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邓南《牡丹》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邓南《牡丹》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邓南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

乍看诗题,会以为这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待读完全诗,除了结句之末点到“牡丹”之外,其他各句都没有咏及牡丹。从内容来看,这实际上是一首借物抒怀诗,由观花而生出怀想,重点不在咏花而在抒怀,用的是从题中写出之法。诗人抒写的是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

“一自胡尘入汉关”,从回首往事写起。一自,自从的意思。胡尘,指少数民族军马入侵时扬起的灰尘,这里指金兵。汉关,汉代的关塞。此处以汉喻宋,指当时的中原地区。金人于靖康二年(1126)攻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覆亡。紧接着的第二句“十年伊洛路漫漫”,说的是金人入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此诗作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离金人占领汴京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伊洛,伊河与洛水,均流经洛阳地区,这里代指作者故乡洛阳。“十年”,具体写出诗人离乡背井的时间之久,“路漫漫”,点明诗人四处飘泊路途之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第一句是因,第二句是果,前因后果,一目了然。那么,金人为什么能够长驱直入,甚至攻破汴京呢?这首诗里没有说,但在诗人的前一首诗《伤春》里却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庙堂无策可平戎”——北宋朝廷昏庸腐朽、软弱无能,对金人一味采取妥协投降的国策。由此我们可以察知,诗一方面是对金人入侵的愤恨,一方面是对北宋统治者辱国丧权的批评,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故国的不满。

前面两句诗是由眼前景物引起对过去的回忆,后面两句诗则是由对过去的回忆回到眼前的景物。青墩溪,地名,在今浙江桐乡北边。此时作者辞官寓居于此。龙钟,年老衰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唐人李端《赠薛戴》诗有:“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诗有:“何太龙钟极,于今出何妨”,都是形容老态。陈与义以前写的《观雨》诗中也写过:“山客龙钟不解耕。”诗人多次用此词于诗中,可见颠沛流离的生活,抗金救国之志无法实现的苦闷,恢复故国、重返家园无望的痛苦,已经折磨得他未老先衰而显得老态龙钟了。龙钟客,作者自谓。一位老态龙钟的异乡客人站在青墩溪畔干啥呢?原来是在“独立东风看牡丹。”洛阳牡丹,在唐时已闻名于世。“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北宋以洛阳为西京,太平时期,牡丹花开时节,举城若狂争相观赏,如过佳节,一片繁华景象。北宋散文大家欧阳修曾作《洛阳牡丹记》言之甚详。东风,也就是春风。“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在和煦的春风中观赏牡丹,自然是文人雅士的一件赏心乐事。洛阳牡丹会盛况,陈与义当然是印象十分深刻的。那个在花似海人如潮中饱览大好春光,享受太平盛世繁华欢乐的景象,在诗人脑子里当然也是永远不会磨灭的。然而,好景不长,如今国破家亡,流落他乡,欲归不得。睹物生情,抚今思昔,从青墩溪的牡丹想到洛阳的牡丹,这怎不叫人黯然伤神?从字面上看,诗人沐浴着春光在欣赏着牡丹,雅兴不小。但实际上此时此刻的陈与义那有那份闲情逸致呢?“独立”二字就透露出了诗人孤单、寂寞和沉痛的心情。杜甫曾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陈与义乃江西派诗人,其诗宗杜甫,此时的心情恐怕也与之息息相通。

过于沉重的精神负担,诗人怎能承受得起。两年之后,这位才华横溢、卓然超群的爱国诗人,不幸因忧国忧时抑郁而逝,终年仅四十九岁。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如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则失之肤浅。需要穿过字面,结合金人入侵、北宋覆亡、南宋统治者卖国的时代风云及作者流离失所、飘泊异乡的身世际遇来看,才能对诗人因牡丹而引起的故乡故国之思、渴望光复的爱国之情,有一个比较深透的理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深,乃往往突过古人。”这首诗就是一首感时抚事,寄托遥深,词句明净,音调响亮,抒写怀乡爱国情怀的佳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