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道德经全集《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释义
释义

道德经全集《第四十八章·为道日损》释义

为道日损

【原文】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1],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2],

及其有事[3],

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1]损:减损。

[2]取:治、夺取。无事:无作为,无扰攘之事。

[3]有事:繁苛政举、骚扰民生之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长,

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

减少又减少,

一直到无为的境界。

做到不妄为也就无所不为了。

取得天下经常是用“无为”的道,

如果“有为”,

就不足以取得天下。

【解析】

这一章老子主要论述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为学就是不断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它无所谓开头也无所谓结尾,我们对知识的探求永远也没有个尽头。古人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使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无法将知识学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从宏观意义上而言,它能使人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识更接近真理。但是知识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理的所在,只有“望理兴叹”了。老子比我们更早而且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的追求转向了内在的追求。

我们应该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即道。修道之人在修道的过程中欲念一天天减少,直到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做到了不妄为,也就合乎了道的德性,合乎自然规律的不妄为就是无所不为了。“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命题,它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始终。虽然在我国古代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无为”的主张,而真正将“无为”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只有老子,他从哲学的高度来论证“无为”的社会意义。表面上看起来“无为”是消极的倒退的,其实质是在前进中避开矛盾的对立面,使其畅通无阻,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从政之道

愚忠造就千古悲剧

一代民族英雄、抗敌名将——岳飞因不能抵制朝中昏君奸臣出于自私目的的干预,使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前功尽弃,让后人悲叹不已。

公元1140年,岳飞率兵北伐,进抵郾城(即今河南郾城),女真兵团首领完颜兀术集结重兵迎战,宋国举国上下都为之震惧,皇帝赵构命令岳飞小心应付。岳飞指挥得当,结果女真兵团崩溃,崩溃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号呐喊。

完颜兀术再集结部队反攻,在小商河(郾城北)跟岳飞兵团向北挺进的先头部队杨再兴相遇,金军12万余人,宋军只800余人。杨再兴即行攻击,800余人全部战死,但金军被杀2000余人。

10年前宋军闻风丧胆的往事,至此烟消云散。完颜兀术大为惊骇,急忙缩短战线,退回开封固守。岳飞兵团尾追,进抵距开封仅20公里的朱仙镇,一场更大的决战迫在眉睫。这时,沦陷区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切断金军粮道,准备迎接岳家军队。完颜兀术束手无策,打算放弃黄河以南地区,退守燕京。但他的一个智囊阻止说:“世界上从没有听说过,当权人物在政府内部猜忌掣肘,而大将能够在外建立功勋的。岳飞生命都有危险,岂能有所作为。”完颜兀术立刻领悟。

原来,赵构自从登上皇帝宝座,有两件事让他日夜不安:一是恐惧他的哥哥赵桓突然被释放回国,这样他不但不能做皇帝,而且还可能被指控为非法夺权;二是恐惧民间武装和从民间崛起的将领,万一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事,他的皇帝同样也做不成。奸臣秦桧正是抓住了赵构心理上的这一要害,向皇帝提出跟金国和解,并暗示和解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解除帝位的威胁。赵构听信了奸臣秦桧的谗言,马上任命秦桧为宰相,跟金国商议。

岳飞日夜不忘皇帝对他的厚爱、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加紧对金进攻的步伐,岳飞的军队很快挺进到朱仙镇。此时,谈判也进入重要阶段,岳飞在一天之内接到12道叫他撤退的命令,特别是第12道,它声称:“如不退,就以‘叛变’之罪处置。”

岳飞向拦在马前恳求不要撤退的民众垂泪说:“10年准备反攻,呕心沥血,而今一天之内,化为乌有。”

岳飞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奉命撤退。回到临安之后不久,岳飞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秘密处死。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