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辽金元文学·辽代文学·辽代的散文·辽代的散文和佛教
释义

辽金元文学·辽代文学·辽代的散文·辽代的散文和佛教

辽金元文学的内容·辽代文学·辽代的散文·辽代的散文和佛教

辽代文化长期处于低级重复和原始积累状态,直到中期以后文学之事始为隆盛。辽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和佛道儒三教以及经学密切相关。大致的关系是儒教为用,道教为辅,佛教为主,就是说佛教在辽代人的宗教信仰中具有主流性,对于文学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传统的眼光来看,经学一直是文学之本,但在辽代并不占先。

(一) 佛教和社会。佛教的散播改变了辽人原先的只为生存的初级文化方式。一批批新剃度的沙弥成为契丹民族某些宗系的第一代文化人,辽代文坛不少“作家”便是这些和尚、尼姑。辽代的非僧侣作家亦大部分好佛,佛教的典实、语汇、精神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从现存的文本看,最长的诗是寺公大师的《醉义歌》,最大的诗群是玉石观音唱和诗碑,最大的诗人是好佛的辽道宗皇后萧观音,作品数量最多的也是有关佛教的文字。

(二) 佛教生活的文学反映。遍布全国各地的近百万佛子占有大量的庄园财产,享受着俗人的供奉和“施舍”。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文化活动,反映这种活动的就是文。今存《全辽文》中,大部分文字皆是沙门所撰,内容有寺碑、经幢,还有墓志以及有关佛经体会的文字。

(三) 佛教徒的文化素养。佛教虽然不提倡习文,但进入空门以后一般皆须习字能文,至少能背诵理解一定程度的佛教经典,因此,佛教徒必须有文化修养。佛寺就是文化所在,它们勾织出带有社会意义的佛教文化。对于佛教徒的文化修养,《妙行大师行状碑》中提出了怎样当和尚的二十一条,从服装、行为举止、人际关系、文化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规定了具体的要求。

(四) 佛心和文心。佛教强调修行悟道,把佛寺看成清静之所。遍布天下的佛寺大多处在名山胜川,风景优美,占环境之先;即使在闹市之中,也注意布置得异常清雅。和尚们讲究心的纯洁,注重领悟和感受,还往往借助想象的力量,在有无之间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文学的深层审美结构就是思与境谐的神韵境界,天人合一是最高的审美理想,往往通过外部环境的描述,意象的构建,体现心灵之趣和自由之情。感受是审美主体的重要活动,因此,诗文之心和佛徒之意往往会产生共振和切合,也就是说具有共同性。《全辽文》卷六《创建无垢净光法舍利塔记》说:“实谓理亹亹而文彬彬,玄奥贯于群宗。”把文与理与佛相提并论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提示和指认。

注释

① 详见黄震云《辽代文史新探》之《论辽代的宗教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