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嘲迎春花》咏迎春花诗鉴赏
赵执信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梅花、杏花常被历代诗人争相咏赞。而迎春花却很少为诗人所歌咏。唐诗人张谓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就是咏早春梅花的名句。诗人陆游独爱早春的杏花。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写下了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表达了他对杏花带来的春的气息的礼赞。然而,清代诗人赵执信的《嘲迎春花》却别出新裁。
诗人赵执信一反历代诗人用早春花卉表达春的气息的常规,把迎春花当成势利小人加以嘲弄。
诗人头两句嘲弄了迎春花的色、香。“黄金偷色未分明”意思是说:“迎春花的黄色是否偷来的说不清楚”。深层的意思是:“迎春花的黄色也是偷的”。这颇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不过,写诗这样当然可以。诗人厌恶迎春花,字里行间就凝结着厌恶的感情。下一句“梅傲清香菊让荣”,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作者为什么拿梅和菊两种花跟迎春花比呢?用别的花不行吗? 我认为,赵执信用梅、菊与迎春花相反衬,并非随手拈来,而是匠心独运。梅花是早春的象征。历代文人都歌咏她。她的形象是高洁的。作者用梅反衬迎春花的渺小。林逋的那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写梅的清香亦是为后人所称道。而迎春花是无香的。作者在这里强调“梅傲清香”这个特质就把迎春花贬得很低了。“菊让荣”是说菊花不愿与迎春花为伍。一个是“傲”,一个是“让”,异曲同工。把个迎春花写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作者为什么写“菊让荣”而不写“兰让荣”或“荷让荣”呢,这也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菊是黄色为主。可同类比较。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元稹《菊花》诗中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是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是最晚开的花,所以元稹喜欢她。菊花甘于人后的精神,不正与“向风却是最先迎”的迎春花相反衬吗?因此,作者写“梅让清香菊让荣”,并非胡乱选取两种花与迎春花相比,而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
后两句,“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是议论之笔。如果说前两句用了虚设、反衬等手法,后两句则是直抒胸臆了。
“依旧春寒苦憔悴”,意思是说,迎春花也是象梅花那样于春寒之际干枝开花。“憔悴”形容经冬的枯枝。南朝梁诗人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写道:“今春竟时发,犹是昔年枝,唯有长憔悴,对镜不能窥。”这里的“长憔悴”是写人的,但同时又是与“昔年枝”相比。赵执信诗中写“依旧春寒苦憔悴”中的“憔悴”,就是写迎春花“昔年枝”之态。作者在后两句中先扬后抑。迎春花先开花后长叶似乎与梅花相似了。但作者下一句却把迎春花抛向了世人唾弃之地。“向风却是最先迎”。梅花终冬开放,菊花开后更无花,唯有迎春花争强好胜,因而也就相形见绌了。
诗人在这里不只是嘲弄迎春花。这首诗作于雍正七年,时作者隐居家乡。历经沧桑之后,作者对世事已淡然。故有此诗。在《谈龙录》中,作者强调作诗要有人在。也就是说读其人之诗应能知其人之感情。读了这首诗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溢于言表。作者对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唐令孤楚有诗云:“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迎春花还是迎春花,她带来春的气息。赵执信由于自己的爱憎却贬迎春花以抒愤懑之情。正应验了那句话“花草无情而人有情”。可谓见仁见智,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