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责任人
孩子毕业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在本书的结尾,我想谈一谈学校。学校跟孩子们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对孩子们都有哪些责任?
听我这样一说,可能有人会笑。
我总是在解答一些看似不用解答,但又无人能够回答的傻问题。
以前,有人见我捧着本书埋头在看,问我:“你学这个有什么用?”
我回答说:“没什么用,也就是将来教一教孩子。”
于是,有人极其不屑地说:“孩子还用你教!那学校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有些蒙,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终究也没有回答,就像有人问我“兔子有几只眼睛、几只耳朵”我同样不屑回答一样。
我弄不明白,明明是一些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还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些根本无人回答的问题,却从没有人问。孩子还用我教?当然,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当然不用我教。学校是干什么用的?听到这个问题我一下想起了另外一个类似的问题。对我来说这两个问题同样不难理解,但对某些人来说,大概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
为什么你要去做兼职,把自己弄得如此辛苦?
你肯定会说:“是为了多挣点钱。”
“那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用的呢?”
你肯定会不屑,笑着回答说:“就那几个钱够干什么用!”
对啊,毕竟你还够聪明,当跟你谈到钱的时候。那么你的意思是说,钱永远都不够用,而孩子的教育却可以点到为止。
可是我怎么觉得,真正的答案却恰恰相反,或者至少应该相同。如果钱无止境,那么学也应该没有止境,这就叫作“学无止境”吧。没想到一不小心造出的词竟然与古人雷同。
有太多的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教育一股脑儿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比太极推手还要更加倾注全力。那么,老师和学校对这种责任到底能负担多少百分比呢?寥寥无几,我认为。听我慢慢地解释。正规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会说他们的师资力量如何雄厚,教学环境如何优越,教师水平如何高超,可就是不敢保证孩子的成绩。不看我也知道。为什么?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责任所在。老师最常教导自己学生的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其实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你,他们的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他们到底负有哪些责任。他们能向你保证什么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按时批改作业,不迟到,不早退……都是些类似于安全操作规程的东西。一个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学生肩负起多大的责任,只有真正做过老师的人才最清楚。
把自己的一点儿积蓄投资去做生意,你会反复衡量将来的得失和其中的风险,甚至连将来的退路都已经想好。可是,当你一股脑儿把孩子推向学校和老师的时候,却又为何如此地义无反顾!
老师没有推卸责任,但是毕竟他们的精力有限。老师的责任是在课堂上,而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是在课堂之外。孩子需要从小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对家庭、对社会的信任和安全感;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好读书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时间;还需要引导他们求知的天性,逐渐建立一种人生态度。而这些,老师都做不到,因为孩子不是他从小带大的,也不跟他生活在一起。那么,是谁从小把孩子带大,现在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呢?是孩子的父母。那么,能做到这些的也只有孩子的父母。
教育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就是要根据孩子不同的禀性、不同的资质、不同的兴趣和品行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可以分不同的进度,布置不同的作业,运用不同的讲述方式。再举个例子,有的学生喜欢论述,你可以给他单独立题,叫他去写一篇杂谈;有的学生擅长描述,你可以启发他去写一篇小说。这些,老师无法做到。因为,他有一百多个学生呢,毕竟精力有限。
两千年前,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多半为现代人解释成为专长、兴趣,而我认为他的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教育要落实到个人。他可以做到,不仅因为他负责任,还因为他那时教的学生少,而且他的学馆就在他的家里,学生们跟他每天都生活在一起。而现在的老师呢,他们教的学生要多得多,有时都上了一个月的课,教室里还分不清谁是谁。学生们见到老师的时间也少,仅是每天课堂上那一个多小时。现在的老师无法把教育落实到个人,只能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一个人来教。单从这方面来讲,他们的教学质量就远没法跟孔老夫子相比。这个工作既然做老师的做不了,那么只好也只能由父母来做了。
既然孩子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是由父母来做的,那么顺理成章,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孩子的父母。我只能够这么说。当然,我可以找一百个理由把这个责任推给老师,单从“教师”这两个字的字面含义引申出去,我就能够做到。可是没有用,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也没人愿负。我也不想做这种自欺欺人、毫无意义的事情。
面对老师时,我的话不多,要求也不多。我只求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关爱,能够得到鼓励。如果有一天她那求知的萤火忽然熄灭,从此无法安心学习,这个责任由我来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