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稽古日新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一《总论》:“始于稽古,终于日新。”稽,考究,研习。说明诗人从事创作必先经过一个学习古人的阶段,然而最终又须以追求创新为目的,要求诗人创作,必须学古与创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这种观点早为前人提出,《文心雕龙·通变》:“变则其久,通则不乏。”“通”谓“因”,“变”谓“革”,强调文学创作学古、求新不可偏废。皎然《诗式》卷五:“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返)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说明诗歌创作应该复而能变,既能符合诗歌的基本规范,又不陷入“相似之格”。毛先舒稽古日新说与前人这些思想是一致的,同时,它又是针对现实的诗风提出的救弊主张。他在同一条诗话里,不同意如下一种看法:“夫诗必自辟门户,以成一家,倘蹈前辙,何由特立!”他认为,诗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体既屡变,备极范围”,主要的体裁格式都已经具备,后人写诗,想超越这些范围,完全“创发”新义,自成一格,是徒然无益的愿望。他批评晚明骛新求异的诗人“哆口高谈,皆欲呵佛”,其实他们自己的创作缺点很多。有鉴于此,他强调学古的重要性,希望人们“思古训以自淑,求高曾之规矩”。毛先舒以上批评主要针对公安派及其追随者。由于他受明、清之际思想学术正统化思潮的影响,文学思想的某些方面趋于保守,对公安派富有革新意义的诗学倾向评价很低,这暴露其文学观的保守性。但是,公安派一度不重视学习前人优秀的文学遗产,艺术上存在俚陋的缺点,这在其追随者中变本加厉。就此而言,毛先舒上述批评又有合理之处。他反对写诗完全阻断“前辙”,“自辟门户”,却同意“因变成化”。这种变化建筑在学古的基础上,犹如蜜蜂先采花后酿蜜,冶工先取矿后熔金。稽古日新说正体现了他对二者关系的辩证把握。刘熙载说:“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艺概·诗概》)虽与毛先舒稽古日新说强调的重点略有差别,在要求兼有因革方面,他们的观点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