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绘画、雕塑·表现主义绘画
艺术史及批评的专用语,用以指20世纪的一个美术运动,它摆脱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传统目的,认为艺术的首要目的不应是再现自然。表现主义者视直接表现情绪及感觉为所有艺术的真正目标,形象、线条及色彩的被采用,全是因为它们有表现的可能性,为了表现更强烈的情感,扭曲代替了平衡的构图及美的传统观念。表现主义之始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但直到1905年底之前,这些潮流并不引人注目。表现主义运动肇始于法国,但几乎同时其它国家也发展起来,德国尤为突出。表现主义一词,首先于1911年被德国批评家用来形容野兽派、早期立体主义及其它一些刻意与模仿自然的印象主义背道而驰的画家。
就表现主义特征的一面来说,其最重要的先驱是梵高,梵高在他的信函中所记录的思想足以清楚地说明表现主义的信念。梵高作品中的情绪化和象征性,已具有明确的目标,其色彩与线条亦与此情绪相吻合,尽管他自认为是承袭了印象派画家的传统。此外严格地说,高更并不是个表现主义者,但他刻意而且干脆地与印象派分道扬镳,成为第一个不避讳接受象征主义原则的画家,而象征主义后来成为真正表现主义的重要传达手段。在此时,看过梵高和高更作品的挪威画家蒙克亦开始探索激烈色彩及扭曲线条的可能性,用以表达焦虑、痛苦、恐惧及爱恨这些最基本的情绪。蒙克在德国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在巴拉赫的雕塑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巴拉赫利用他的手法加强宗教和社会性题材的效果。比利时画家恩索尔是早期表现主义的诸家之一,他以怪诞和慑人的嘉年华会面具来描绘人类卑下的本性,他奇异及超自然的艺术,尤其他的蚀刻板画广为人知。此外,瑞士艺术家荷德勒也是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的诸家之一。
1905年,表现主义团体几乎同时出现在德国和法国,野兽派的作品中融合了梵高及高更的艺术和理论; 马蒂斯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大型人物画上,德安应用到风景作品中,而卢奥则应用到一种具有巨大震撼力却又平实的新宗教艺术上。1905年,桥派在德勒斯登成立,并在次年举行首展。德国的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粗犷、急速的气势,他们以扭曲的形体和色彩,对将模糊理解到的创造行为及对既有秩序的反感,作了心理的、象征的渲泄。1910年代,其他的德国画家也朝这个方向迈进。如: 莫德松一贝克、诺尔德、贝克曼及奥籍画家柯克西卡,英国除了史密斯,其它人对表现主义没有多大的热情。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中也有一个表现主义的运动,当然比法国和德国要稍晚。他们的风格大致上仍类似立体主义,薄邱尼、卡拉以漩涡抽象作为象征,来表现机械时代的精神。1907年之后,法国野兽派被纯粹形式的立体主义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德国画家把立体主义图式的外形移接到早期表现主义的理念上,并受到通灵论及印第安神秘主义的影响。1911年,马克、俄国画家康丁斯基及一些画家共同成立了蓝骑士团体(Blaue Reiter)。马克利用动物来表现他对宇宙及万物连锁关系的感伤信念,最后转向纯抽象。康丁斯基则运用心理学对感知的研究成果,企图在具体的物像之外。为感情找到对等的图像。曾有一段时间为蓝骑士成员的克利,其高度个人化的艺术,也许是将抽象形式和纯表现融合得最浑然的画家,他的作品令人想到儿童的表现艺术,而表现主义者是第一批热衷于儿童艺术的画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表现主义在德国成为一种风潮,浩劫之后的蓝骑士成员的作品变得更抽象和具有理论性,对年轻一代有相当大的影响。而桥派画家的作品外貌却几乎不曾改变过。在法国,表现主义仍生存在夏卡尔梦般的艺术及史丁激昂的画中。表现主义虽然界定并不完全,且目标分歧,但它还有是在当代绘画中留下了明确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