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接受美学
释义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接受美学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接受美学

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文坛的以读者为研究中心的文学理论流派,它是继实证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的外部研究) 和形式主义文学理论 (文学的内部研究) 之后,兴起于联邦德国的、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足的理论体系。以姚斯和伊瑟尔的理论为代表,《走向接受美学》(姚斯)、《阅读活动》 (伊瑟尔) 为其经典性著作。

本世纪初的形式主义理论矫正了19世纪末实证主义的作家一作品批评,提倡作品本体批评,极端化为作品解剖学,接受美学则是对于这种理论的反拨,直接把批评的焦点转移到读者而推出的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其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本文问题。接受美学明确反对以“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本文中心论,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主观性的图式结构,其意义的实现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以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使本文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达致文学作品的实现。正如姚斯所讲,本文存在于文学视野中,存在于时间系列中视野的不断交替演化中,它不过是文学效应史中永无止境的显现。这便是姚斯关于本文的历史本质的观点。伊瑟尔从另一角度指出本文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生成的,并因此赋予本文以动态的本质。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作品是由具有未定性的文学本文及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这两极合璧而构成的,没有读者的阅读,没有读者将本文具体化,本文只能是未完成的文学作品。与此相适应,接受美学将读者对本文的具体化纳入到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中,提出读者中心论。这是接受美学的又一理论建树。接受理论认为读者对本文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强调读者的能动作用,强调接受的主体性。据此,姚斯还阐述了新的文学史理论,认为文学史不应只对作家和作品作纯客观的分析和描述,而应研究一部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使文学史成为文学本文的接受史,力图建立一门完善的文学史学科。

总之,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主,以具体化为主,读者的具体化是第一性的,未定性的本文是第二性的,以此与一般重视读者欣赏和批评的文艺理论划清了界限,形成自己的独特体系。

接受美学虽然具有较大的唯心主义成分,但作为一种接受理论,它对于研究文学的欣赏和批评、读者的审美教育乃至文学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性意义和借鉴价值。基于接受美学所存在的得与失两个层面,其影响也趋向两个极端。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学派和法国的“新”新批评派片面地发展了接受美学的主观性的唯心的一面,将本文的地位削弱以致取消,走向了一个极端。与此相反,以瑙曼等为代表的民主德国的接受美学则发展了姚斯和伊瑟尔的正确的一面,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出发,认为文学本文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结构,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