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贾谊·治安策一》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贾谊·治安策一》鉴赏

古文观止·贾谊·治安策一

夫树国固, 必相疑之势【1】, 下数被其殃【2】, 上数爽其忧 【3】, 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 【4】, 亲兄之子西乡而击 【5】, 今吴又见告矣 【6 】 。天子春秋鼎盛 【7】, 行义未过, 德泽有加焉 【8】, 犹尚如是, 况莫大诸侯, 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 何也?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9】。数年之后, 诸侯之王大抵皆冠【10】, 血气方刚, 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11】, 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 【12】, 如此, 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此时而欲为治安, 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 操刀必割【13】。”今令此道顺而全安, 甚易, 不肯早为, 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14】, 岂有异秦之季世乎【15】?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 因天之助, 尚惮以危为安, 以乱为治; 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 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 【16】, 淮阴侯尚王楚, 黥布王淮南, 彭越王梁, 韩信王韩, 张敖王赵, 贯高为相, 卢绾王燕, 陈豨在代 【17】, 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 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 能自安乎?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 【18】, 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19】。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厪得舍人【20】,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21】。然其后七年之间,反者九起【22】,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23】,又非身封王之也, 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 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疏【24】。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 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25】,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无恙, 当是时陛下即位, 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26】,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27】。擅爵人, 赦死罪, 甚者或戴黄屋【28】。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昕,召之安可致乎【29】?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30】。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31】,适启其口, 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32】?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 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 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33】,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34】,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35】,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36】。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37】,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38】,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 则最先反; 韩信倚胡, 则又反; 贯高因赵资, 则又反; 陈豨兵精, 则又反; 彭越用梁, 则又反; 黥布用淮南, 则又反; 卢绾最弱, 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39】, 功少而最完, 势疏而最忠, 非独性异人也, 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40】, 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 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 则莫若令如长沙王; 欲臣子之勿葅醢【41】, 则莫若令如樊、郦等; 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 臂之使指, 莫不制从【42】。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 辐凑并进【43】, 而归命天子, 虽在细民, 且知其安, 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 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 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 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 地尽而止, 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 建以为国, 空而置之, 须其子孙生者, 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 【44】, 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45】, 一寸之地, 一人之众, 天子亡所利焉, 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46】, 宗室子孙莫虑不王, 下无倍畔之心【47】,上无诛伐之志, 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 贯高、利几之谋不生【48】, 柴奇、开章之计不萌【49】, 细民向善, 大臣致顺, 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50】, 植遗腹【51】, 朝委 【52】裘, 而天下不乱, 当时大治, 后世诵圣, 一动而五业附【53】, 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 【54】, 一胫之大几如要【55】,一指之大几如股 【56】, 平居不可屈信 【57】, 一二指搐【58】,身虑无聊【59】,失今不治,必为锢疾【60】,后虽有扁鹊【61】,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62】。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63】。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64】。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 此病是也。



【注释】

【1】夫:语首助词,无意义。固;强大。疑,通“拟”。相拟,势力相当。

【2】下:指诸侯王。数:屡次、经常。殃:灾难,祸害。

【3】上:指中央朝廷。爽:忧伤。

【4】亲帝:指淮南厉王刘长,汉文帝之弟。汉文帝六年(前174),刘长阴谋勾结匈奴谋反,事败后自杀。淮南国都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位于长安以东,所以说他“谋为东帝”。

【5】亲兄之子:指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是汉文帝之兄刘肥的儿子。他在文帝起兵去太原抗击匈奴的时候,企图起兵西去荥(xing)阳,后被击败,自杀。乡通“向”。

【6】今吴又见告矣:指吴王刘濞(bi)被人告发。刘濞是高祖兄刘仲的儿子,在封国内铸钱、煮盐,招纳天下亡人,扩张势力。见告,被告发。

【7】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的意思。春秋,指年龄。鼎:正当,方。

【8】德泽:恩惠。

【9】傅相:西汉时皇帝为各封国所任命的太傅和丞相,掌握各国的实权。

【10】冠:成年。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天子诸侯则在十二岁时加冠。

【11】赐罢:恩准辞官,即年老退休。

【12】丞,尉:诸侯国内的低级官吏。

【13】“日中必熭(wei),操刀必割”:语出《武经·六韬》。意思是说不要坐失时机。熭:曝晒。

【14】已乃:经过以后就会。抗刭:割颈。这里指诛杀。

【15】季世:末年。秦二世时,大杀秦始皇的子女。

【16】 曩 (nang): 以往、从前。

【17】 淮阴侯: 韩信, 初属项羽, 继归刘邦, 被任为大将。曾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 后有人告他谋反, 降为淮阴侯。高祖十一年, 又被告勾结陈豨 (xi) 谋反、被吕后所杀。黥(qing)布: 即英布。汉初被封为淮南王、高祖十一年, 因叛乱被杀。韩信: 指战国时韩襄王的后代, 名信, 汉初封为韩王。后投降匈奴, 并发动叛乱, 兵败后被杀。彭越: 汉初被封为梁王, 高祖十一年, 因叛乱被杀。张敖: 赵王张耳的儿子, 高祖的女婿。张耳死后, 继立为赵王, 后因他的国相贯高谋刺高祖, 被贬为宣平侯。贯高: 赵王张敖的国相, 因谋杀高祖被捕, 自杀。卢绾 (wan): 秦末从高祖起兵有功, 汉初封为燕 (yan) 王。赵相国陈豨叛乱, 他派人前去联合, 并与匈奴贵族勾结, 高祖十二年, 逃奔匈奴。陈豨 (xi): 刘邦的部将, 汉初由郎中封为列侯, 任赵相, 监督赵、代的边防军, 后反叛, 自立为代王, 兵败被杀。

【18】 殽 (xiao) 乱: 混乱。殽同“淆”。

【19】 仄室 (ze): 即侧室, 庶子。仄通“侧”。豫席: 豫通“预”, 预先, 事先有了准备。席: 凭借, 依赖。

【20】 中涓(juan): 皇帝的近侍官员。廑通“仅”, 才。

【21】 膏腴 (yu): 肥沃。渥: 深厚、优厚。

【22】 七年之间: 指汉高祖五年至十一年。九起: 指除前述韩王信,贯高、韩信、彭越、黥布、陈豨、卢绾七事外, 还有燕王臧荼 (tu) 和利己二起反叛事件。

【23】 角: 较量。材: 才能

【24】 诿 (wei): 推托, 推辞。疏; 疏远。

【25】 悼惠王: 刘肥, 高祖长子, 汉初封齐王。元王: 刘交, 高祖之弟, 封为楚王。中子: 高祖第三子刘如意, 封为赵王。幽王: 刘友, 高祖之子, 原为淮阳王, 后徙赵, 封为赵王。共 (gong) 王: 刘恢, 高祖之子, 原为梁王, 后徙赵, 封为赵王。灵王: 刘建, 高祖之子, 封为燕王。厉王: 刘长, 高祖之子,封为淮南王。

【26】 布衣昆弟: 指上述同姓诸侯王虽然与天子名为君臣, 而实际上却自以为与天子的关系就同百姓的兄弟关系一样, 不尊重天子。布衣: 老百姓。昆弟: 兄弟。

【27】 虑: 大约、大概。

【28】 黄屋: 皇帝所乘的车子, 用黄缯做车盖。屋同“幄”, 车盖。

【29】 不轨: 不遵守法度。轨, 法度。

【30】 圜 (huan): 通“圆”。圜视, 互相顾看。

【31】 冯敬: 冯无择子, 御史大夫。曾揭发淮南王刘长谋反, 被刺客杀害。

【32】领:处理、办理。

【33】袭:蹈袭。征:征兆、苗头。

【34】变:突然发生的事件。移:改变。

【35】屠牛坦:一个杀牛的人,名坦。春秋时人,事见《管子·制分》。芒刃:锋利的刀刃。顿:通“钝”。排击剥割,杀牛时用刀的各种方法。排,解剖。击,敲击。剥,剥骨。割:割肉。

【36】 髋(kuan):胯骨。髀(bi):大腿骨。斤、斧:都是砍刀类工具。横刃叫斤,竖刃叫斧。

【37】释:放下。婴:同“撄”。碰:触动。

【38】迹:考察。

【39】长沙:指长沙王吴芮(rui)。

【40】樊、郦、绛、灌:指高祖时的功臣樊哙,郦商、周勃、灌婴。樊哙封为舞阳侯。郦商,封为曲周侯。周勃,封为绛侯。灌婴,封为颖阴侯。四人都在中央任职,多次参加平定各地的叛乱。

【41】葅醢(zu hai):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42】制从:制服。

【43】辐凑:象车轮的辐条那样聚集于车轮中央。意即从四方八而来集中。

【44】削:汉制,诸侯有罪,根据罪的轻重大小,有的削减封地,有的全部削除封地,被削的封地就归中央,并入郡县中。颇:渐渐。

【45】所以数偿之:按照被削减或剥夺的土地数量偿还。“所”可能是一个错字或误增字。

【46】一:统一、划一。

【47】倍畔:同“背叛”。

【48】利几:原为项羽部将,后投降刘邦,封为颖川侯,汉高祖六年举兵谋反,被刘邦击杀。

【49】柴奇、开章:都是淮南王刘长的谋士,参与谋反。萌:发生。

【50】赤子:婴儿。

【51】植遗腹:植,扶立。遗腹:遗腹子。指皇帝死时尚未出生的儿子。

【52】委裘:先帝的遗衣。

【53】五业:指上述明、廉、仁、义、后嗣永安等五种功效。附,归聚。

【54】瘇(zhong):两脚浮肿的病。

【55】胫:小腿。要:同“腰”。

【56】 指: 脚趾。股: 大腿。

【57】 屈信 (shen): 弯曲伸展。信, 通“仲”。

【58】 搐 (chu): 抽搐。

【59】 无聊: 无所依赖。这里是难以支持的意思。

【60】 锢疾: 难治之症。锢: 通“痼”。

【61】 扁鹊: 姓秦名越人, 先秦时代名医。

【62】 跖 (zhi) 戾 (li): 跖, 脚掌。戾, 反扭。跖戾, 脚掌扭折变形。

【63】 元王: 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 他的儿子刘郢是汉文弟的从弟 (叔伯兄弟)。刘郢死后, 刘戊为楚王。

【64】 惠王: 齐悼惠王刘肥是文帝的大哥。刘肥的儿子叫刘襄。刘襄死后, 其子刘侧为齐王。



【赏析】

《治安策》节选自贾谊的 《陈政事疏》。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当时天下初定, 社会矛盾尖锐。高祖刘邦建汉称帝后, 封了七个异姓王, 还封了一百四十个列侯, 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这种作法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不这样, 就不能得到这些异姓王侯的帮助以击败项羽。但异姓王的存在, 毕竟对汉中央政权是个威胁。为了确保刘氏天下的安宁和基业, 刘邦先后翦除了异姓王侯, 同时大封同姓王侯。到汉文帝时, 同姓诸王势力急剧膨胀。他们“出入拟天子”,甚至“不听天子诏”, 并伺机举兵夺取皇位。贾谊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以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洞悉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尖锐矛盾及其隐患, 他不顾自身安危, 毅然上书汉文帝, 写了著名的《治安策》。策中作者深刻透辟地分析了当时存在的尖锐矛盾, 指明“树国固, 必相疑之势, 下数被其殃, 上数爽其忧, 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并建议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缓解这种矛盾, 以确保中央政权的巩固与安定。这些观点和措施, 对西汉初期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发展, 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汉散文, 史传以外最重要的成就在政论文。贾谊除了在政治上的功绩外, 在文学上开两汉政论风气之先。他的文章篇篇紧扣时代脉搏, 处处针砭时弊, 理切词明。许多文章写得透辟晓畅, 深刻犀利, 言辞激切, 理足气盛, 令人折服。《治安策》可称典范之作。

《治安策》是作者乱极思治出谋划策之文, 是汉代的鸿篇巨制。洋洋洒洒近二千字, 观点鲜明, 气势旺盛, 论证有力。文章开始, 作者就直言不讳的把当时中央政权和诸侯国的矛盾摆在文帝面前:“夫树国固, 必相疑之势。下数披其殃, 上数爽其忧, 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同时严肃地指出,这种君臣相疑之势如不及早解决,一定会危及中央政权,使天下大乱。到那时,恐怕尧舜当世也无能为力了。作者开篇就摆出这一问题来警醒汉文帝,丝毫没有忸怩之态,不是危言耸听,故作激昂慷慨,而是掬出肺腑,发为文章,恰恰体现了一个正直政治家的热忱与胆识。

作者明确提出问题以后,又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使用了对照手法。文章在指陈利弊、论证古今时采取了对照的方法。作者面对这危急的形势,主张采取“早为”,即早治理的方针。要果断从事,正如黄帝所说“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但作者也的确看到问题的复杂和汉文帝思想上的矛盾。因之作者采取对照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帝的弱点,同时突出表明了形势的严重到了不容回避的程度。首先,他把文帝和齐桓公对比。假设文帝处在齐桓公那样的境地(无时,无位,无助),恐怕就不会有联合诸侯而恢复天下秩序的行动。言外之意,文帝既缺乏齐桓公那样的能力,形势又危急到不能不采取行动的地步了。接着,作者又把文帝和高祖刘邦对比。假设文帝生在高祖时代,身处天子之位,一定不会感到自身的安全。因为文帝不象刘邦那样和这些强大的异姓王“亲角材而臣之”,没有制服这些诸侯王的能力,自身的安全也就没有保证了。这时侯的文帝也不会感到天下安宁,因为文帝没有赐封过这些异姓王,这些人也不会老老实实的。相反,高祖是以“明圣威武”、“德至渥”和“亲角材而臣之”来制服这些异姓王的。高祖尚且“不能以是一岁为安”,作为才能德性远不及高祖的文帝又怎能高枕无忧呢?作者用对照的方法,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告诫文帝绝不能掉以轻心。

除此以外,作者还对比分析了同姓王的危险并不比异姓王小。作者假设了文帝在老一代同姓王时“即位”,对天下是无法治理的。因为这些同姓王“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他们无法无天,谁还敢和皇帝一起去整治局势呢?……作者通过对异姓王同姓王的对照比较,得出了“疏者必危,亲者必乱”的结论,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是援引了大量典型实例。《治安策》有说服力的论证,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大量典型实例,使文章不仅论证合理,且有事实作依据,更能令人信服。比如文章开头,作者点明诸侯王和中央政权激烈尖锐的矛盾之后,立即举出“亲帝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这些眼前的事实,还不说明形势的严重吗?又如,作者分析诸侯王叛乱的规律是“大抵强者先反”时,则“迹前代事”,举出了一连串的例子:淮阴工楚最强,则最先反叛;韩王信倚仗匈奴,就又反叛……。这些事例是有历史可寻的,是有力的证据。再如,谈到对诸侯王的叛乱企图,许多忠于朝廷的大臣敢怒不敢言,否则将会遭到迫害时,作者又举了冯敬的例子。冯敬就因为“适启其口”而“匕首已陷其胸矣”。这令人发指的暴行不正反映出矛盾激化的程度吗?事实胜于雄辩。作者采用大量典型实例论证, 使得文章有更强的说服力。

三是运用生动深刻的比喻。贾谊《治安策》深刻有力的论证还得益于生动贴切的比喻。明显的有三个例子。一是对安危治乱, 作者以“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设喻。他把“仁义恩厚”比喻成芒刃;“权热法制”比喻成“斤斧”; 把“诸侯王”比喻成人的“髋髀”, 形象地说明了人主要把握正确治理国家的方法。该用“芒刃”时用“芒刃”, 该使“斤斧”时使“斤斧”。这个比喻反映了贾谊“法、势、木”的思想。第二个比喻是作者提出“治安策”——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后, 对其作用所做的比喻。说它就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莫不制从”, 使“国小无邪心”, 就象“辐凑并进”一样,“不敢有异心”的“归命天子”, 达到中央集权、整治天下的目的。第三个比喻, 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 强调天下形势的危急, 有如一个人“方病大瘇”, 即害着严重的脚肿病: 一条小腿粗得象腰, 一个脚趾大得像大腿, 如不治疗,“必为锢疾”。这个比喻一方面再次强调了形势的严峻, 突出了治安的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 又从文章结构上与开头遥相呼应, 使结构更加完整紧凑。贾谊对比喻的运用可谓绝妙。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