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鉴赏

古文观止·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1】,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2】。南合沅湘 【3】, 北合汉沔 【4】,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5】, 波流浸灌【6】,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7】, 谪居齐安【8】,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9】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10】。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1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12】,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13】,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14】,草木行列【15】;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16】。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17】,故城之墟【18】,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19】,周瑜、陆逊之所骋骛【20】,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21】,有风飒然至者【22】,王披襟当之曰:【23】“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24】 ?”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25】。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26】,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27】?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28】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29】,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30】,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31】,揖西山之白云【32】,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33】?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34】,乌睹其为快也哉【35】!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36】,赵郡苏辙记【37】



【注释】

【1】江:长江。西陵:长江三峡之一,最长。(巫峡、瞿塘峡为另两峡)

【2】肆:展开而无阻。

【3】合:汇合。沅、湘:位于湖南省的两江名,流经洞庭湖,注入长江。

【4】汉沔:今称汉水.因其流经沔县,也称沔水。

【5】赤壁:赤鼻矶,不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

【6】浸灌:水势浩大。

【7】清河:张梦得(即张怀民)家乡,位于今河北省清河县。

【8】 齐安: 即黄州,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县。

【9】 子瞻: 即苏轼, 字子瞻, 苏辙之兄。

【10】 一舍: 晋文公有“退避三舍”之语,共九十里, 故一舍为三十里。

【11】 阖 (he): 闭, 意为天阴。

【12】 楫 (ji): 船桨。

【13】 倏 (shu): 猛然。

【14】 骇: 惊。几: 小桌。冈: 山脊。陵: 大土山。

【15】 行列: 横的为行、竖的为列, 意为排列很整齐。

【16】 指数: 用手指来点数,表明日光明亮, 看得很清楚。

【17】 长洲: 长江中长条性的陆地。滨: 水边。

【18】 故城: 三国时吴国都城。墟: 废墟。

【19】 睥睨: (bi ni): 斜眼看。

【20】 骋骛 (wu): 奔跑。

【21】 宋玉: 战国时楚国大夫, 屈原弟子, 善辞赋。景差: 楚国大夫, 文学家。兰台: 楚王宫苑。

【22】 飒 (sa): 风声。

【23】 披 (pi): 打开。当: 对着。

【24】 快哉: 此词出自宋玉的《风赋》。庶人: 平民百姓。

【25】 讽: 讥刺或用含蓄的话劝告。

【26】 变: 演变, 引申为境遇不同。

【27】 与: 参与。中: 内心。自得: 本身得意畅快。病: 苦恼。

【28】 适: 往。

【29】 窃: 偷闲。会计: 收钱谷之事, 实指公务。余功: 工作之余。

【30】 将: 即便。蓬户: 茅草房。瓮 (weng): 窗形如瓮口。牖(you): 窗户。蓬户瓮牖意指穷苦人住处的简陋。

【31】 濯 (zhuo): 洗。

【32】 揖 (yi): 意为以礼相待。

【33】 穷: 尽。胜: 美景。适: 安闲快乐。

【34】 振: 添加, 协助。骚人: 伤感的文人。思士: 未得其志的文人。

【35】 乌: 哪里。

【36】 朔日: 阴历初一。

【37】 赵郡: 苏辙祖籍赵郡栾城, 位于今河北赵县。苏辙常以“赵郡苏辙”自称。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其时张梦得(即张怀民)贬为黄州通判.两人情趣相合,过从甚密。苏轼元丰六年十月,曾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并有流芳千古的名作《记承天寺夜游》行世。张梦得在黄州寓所西南临江处自建一亭,目的在于“览观江流之胜”。苏轼以宋玉《风赋》中“快哉此风”的“快哉”二字取以名亭。其时任官河南的苏辙,又应张怀民之请,命笔成文,题为《黄州快哉亭记》。

文章巧妙的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通篇贯穿“快哉”二字。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起笔,作者并不直写快哉亭,而是曲笔以长江开篇,通过对长江水势出西陵后“其流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的形象而生动的描写,给人以直观逼真的感觉。滚滚长江犹如迎面而来的狂涛动人心魄,令人胆寒.寥寥几笔,长江水势三变,而且愈变愈大,其情态真真切切跃然纸上,既为建亭于江边览观江景提供了依据,又为引出张梦得的“快哉”亭何以“快哉”埋下了伏笔,同时又使读者眼界为之大开,心胸为之开阔。作者以长江运笔开篇,可谓妙笔生辉,一唱三叹。接着,苏文由江水进而步入正题,叙述亭主人张梦得及筑亭的目的,并借助文势,道出“快哉”的由来,点出本文这关键的两个字,写来得心应手,毫不费力。反复推敲,苏辙以写江水入笔,正是为文绝妙处。“快哉”亭的“快哉”二字既已点出,作者便着意刻画借亭以观江水的盛景,“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长江水日夜奔腾于亭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今天可以在亭上临几而观,奇伟壮观的景象宛然在目,实在令人快活,这是亭名“快哉”的第一个原由。“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临亭览江水奔涌之余,人们更可凭藉此亭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一饱江边的美景:群山、冈陵、草木,日出,乃至渔夫樵父之舍,所有这些,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其乐融融的情趣。眼见万物的千姿百态,使人心情舒畅,这是以“快哉”名亭的第二层含义。文章首段,作者运用灵巧多变的笔,从俯瞰、仰视、昼观、夜闻、近睹、远眺等多角度着意描摹出大自然的壮观和美景.笔路多样,目不暇接,人们可以从中寻觅到其间的无穷乐趣.登亭而观,心爽气顺,以“快哉”二字名亭,实属名副其实。

第二段,作者调转笔锋,去追寻往古的历史遗迹。山川形胜令人快活,但这只是事物表现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临亭凭吊历史胜迹。于亭纵目,处处可见古人的遗迹,“古城之墟”,“长洲之滨”,都是三国时“固一世之雄”的曹操、孙权、周瑜、陆逊,这些风云人物激烈争夺的地方。遥想古人的雄才大略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对比北宋政权武备不振,屈辱求和的局面;那种因国家边庭吃紧, 屡遭入侵而带来的不快, 倏然见到一代豪杰的遗迹, 必然感到现实的远去, 从而堕入令人神往的遐想之中。作者认为,“其流风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正是这种心境的集中反映, 也是亭以“快哉”为名的第三个原因。紧接着, 苏辙又借披襟当风的故事, 阐述了楚襄王与宋玉对“风”的不同看法, 使文章风趣而自然的形成抒发议论的过渡, 进一步以“快哉”为中心展开文章, 并最终使文入正题奠定基础。第二段重在讲史, 用凭吊古人业绩和隐含的对比, 阐述“快哉”从何而来, 同时引入披襟当风的故事过渡下文。

第三段, 苏文提出,“士生于世, 使其中不自得, 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这是撰写此文的主旨。苏氏兄弟与张梦得当时均遭贬谪, 常郁郁寡欢。苏辙为文的本意, 在于劝慰张怀民,告诫他切勿自寻烦恼, 因一时不得志而精神不振。要“不以物伤性”, 这样才能“何适而非快。”对于张梦得建亭寻乐, 苏辙极力赞赏, 认为他“自放山水之间,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其“过人者”正在于“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蓬户瓮牖, 无所不快”, 更何况有“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呢? 苏辙承前文之势, 以抒情笔法从正面紧收全文, 同时酣畅淋漓地论证“快哉”之意, 迭用排比句式, 把“快哉”二字更加具体化, 使人自然产生一饱眼福的强烈愿望。文章至此, 似乎可以收笔了, 然而作者又迭起一波, 从反面添加笔墨, 论述自己的观点, 指出, 再好的山林、清风、美景, 如果忧谗畏讥, 心事重重,“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也绝无快乐可言。

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除构思巧妙, 主题鲜明外, 值得一提的是, 文章自始及终蕴积着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读之令人精神振奋, 于汪洋淡泊、纡徐条畅之中, 贯注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壮情写景、层层翻进, 开合自如, 领略江流之盛, 山川之美的同时, 更有一种声韵铿锵有力的雄建之风, 给人临文击节赞叹的快感。古人云:“文势汪洋, 笔力雄壮,读之令人心胸旷达, 宠辱俱忘。”今观苏辙此文, 反复吟诵, 细细体味, 深感言之不虚, 句句是实。

苏辙之兄苏轼, 是宋代, 也是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他曾写过一篇《超然台记》。其“超然”二字源于《庄子》一书,而 《黄州快哉亭记》的“快哉”两字出自《楚辞》。“超然”与“快哉”, 名虽异而实同, 皆有自乐其乐之意。苏轼兄弟两相呼应, 命名“超然”者, 其兄苏轼为文; 命名“快哉”者, 其弟苏辙为文。两位文坛主将, 又俱从居官不得意中看出个中真谛,弃取也无不相同。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与苏轼《超然台记》相比毫不逊色, 它们并峙千秋, 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