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张謇·儿子怡祖字说》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张謇·儿子怡祖字说》鉴赏

古文观止·张謇·儿子怡祖字说

前儿之生十有三年, 余膺乡举于顺天。故事【1】,行卷【2】书子姓。余未有子,先府君命书子而怡祖名, 以为得孙之祥。越十年甲午成进士,而府君弃养【3】。又四年戊戌而儿生,乃实府君所命之名,痛府君之不及见是孙也。于儿离襁褓后,时时举府君之言行节概【4】语之,庶几【5】思所以怡夫祖。

民国改朔,新历之二月犹旧历之正月也。儿于是年十六矣,将往学于青岛。人事之交际将始,循今之宜,不可以无字,乃字之曰:孝若。夫孝之谊【6】,至微而至广。《曲礼》所谓不登高, 不临深; 不苟訾【7】,不苟笑;不服【8】,不登危。为凡为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言之也。而致其用,在顺。《记》曰:“孝者蓄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蓄。”若之谊,训【9】顺。顺必有序。顺于学之序,则学进;顺于事之序,则事治;顺于人之序,则人洽,顺于礼之序,则身安,顺之效也。能顺者能爱身,必能知登高临深之为亲忧;能顺者能谨身,必能知苟訾近谗【10】苟笑近謟【11】之为亲玷;能顺者能修身,必能知冥冥堕行行险徼幸【12】之为亲羞。无不顺则备矣。《记》所谓福者备也, 而非世所谓福也。人亦孰不愿福其子者, 勗 【13】之以孝而若, 所以福余子也。儿知受此福乎哉!

青岛之学, 德意志所设东方之大学校也。闻其校严肃, 而其地阻海而负山。游其校之学子, 凡数百人, 有高焉, 有深焉。有独处之时焉, 有众处之时焉。有其校所许之事与所不许之事焉。有为合于孝而若之事焉; 有不焉。儿将受此福, 儿其思余字儿之意矣。儿其勉乎!



【注释】

【1】 故事: 前例、旧事。

【2】 行卷: 唐代应举者, 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 投献朝中显贵, 希望得到赏识, 称为行卷。

【3】 弃养: 儿子应当孝养父母, 父母去世不能受到孝养, 所以把父母去世叫弃养。

【4】 节概: 志节气概。

【5】 庶几: 希望、但愿。

【6】 谊: 意义。

【7】 苟訾 (zi): 随便非议别人。

【8】 服闇 (an): 做不光明的事情。服, 从事。

【9】 训: 解说。

【10】 谗: 说别人的坏话。

【11】 谄: 巴结、奉承。

【12】 行险徼幸: 《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意思是说, 离道的小人, 专靠做冒险的事, 希图得到不当得到的幸福。

【13】 勗 (xu): 勉励。



【赏析】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后, 另立别名称字, 表示已经成人, 除父母师长外, 旁人不能直呼其名, 而要称呼其字。张謇的儿子怡祖十六岁时, 将要离家赴青岛求学, 开始步入社会, 张謇为其子另取字“孝若”。本文是张謇为儿子取字孝若后,诠释“孝若”二字的意义,以勉励儿子远行求学。

全文从追述祖志推说怡祖字义,引证经传诠释“孝若”二字的含意,到儿子就学青岛临行申戒,紧紧围绕勉励儿子这一中心展开议论。

第一部分,追述儿子取名怡祖的缘由,并推说怡祖二字的字义。

诠释儿子怡祖的表字“孝若”二字的含意,借以勉励儿子,是本文的主旨。而作者张謇从追述儿子取名怡祖的缘由并推论怡祖二字的字义开篇,用心是很深远的。首先追述怡祖的祖父在怡祖还没有出世之前,就为他取了名字,并且还让写在作者张謇的行卷上,以示祖父对孙子的殷切期望。其次,追述怡祖出世时,怡祖的祖父虽然盼孙至切,可惜过早去世,而“不及见是孙”。念祖父疼爱孙子的心意,在怡祖刚刚懂事的时候,作者就时时用祖父的“言行节概”教育他,并说明这不单是为了追念祖父,更重要的是希望儿子怡祖喜欢祖父,学习祖父,发扬祖父的遗风。从而点明这也是祖父所以给是孙取名怡祖的用意。

这样用追述祖志和推说怡祖二字的字义勉励其子作为开篇,不但起到了先动之以思祖之情的作用,而且从名到字与全文的主体部分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可见作者用心之深,构思之妙。

第二部分,引证经传诠释怡祖的表字“孝若”二字的含意。这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是以诠释“孝若”二字为中心内容。

张謇是晚清末年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思想比较开明。所以他在这部分释字勉儿时,既引证经传申以“孝若”之义,但又不拘泥于古训,而是借古训释以新意。作者在诠释“孝”字的含意时,就是先引证古训《曲礼》,“所谓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服闇,不登危”的“六不”,并指出这是一般卿、大夫、士、庶人所说的孝。然后提出孝的“致其用”,也就是说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在于“顺”的主张。再引证古训《记》也把“孝”解释为“顺”,“孝者,蓄也”,什么又是“蓄”呢?顺从道理,不违背伦理就是“蓄”。用来证明自己把孝解释为顺的主张是以经传为根据的。作者在诠释“若”字的含意时,援引《孟子·万章上》“瞽瞍亦允若”,句中的“若”即是“顺”的意思。作者借助经传把“孝”“若”二字都诠释为“顺”之后,进一步提出“顺必有序”的主张。那么什么又是“序”呢?作者解释说:“顺于学之序,则学进;顺于事之序,则事治;顺于人之序,则人洽;顺于礼之序,则身安,顺之效也”。也就是说,顺应学习的规律,学习才能进步;顺应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顺应人情的规律,与人交往才能关系融洽;顺应礼节的规律,自身的处境才会感到安宁,这是顺应客观规律的功效。可见所谓“序”,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而“顺必有序”,也就是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只有能够做到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自觉地“爱身”、“谨身”、“修身”, 才能不去做那些“为亲忧”、“为亲玷”、“为亲羞”的事, 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这种对“孝若”二字的诠释, 虽然借助于经传,可又不拘泥于古训, 而解释以新意。在晚清末年, 这种见解是有进步意义的。

至于“福者, 备也”的解释, 也同样是先借助经传《记》的解释, 然后再指出作者所说的“福, 非世所谓福也”, 也就是说, 不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说的富、贵、寿、考等, 而是“备”的意思。那么什么是“备”呢?“无不顺,则备矣”, 也就是说没有不顺应规律的, 就完美了。可见“福”的新意是“美好”的意思。“福其子, 勗以孝而若”, 勉励以孝若,祝愿儿子一切美好。这当是本部分的主要意图。

第三部分, 结合怡祖将要就学的东方大学的特点, 再次申以取“孝若”为表字的意义。

怡祖将要赴青岛就学于德意志所设立的东方大学。临行之前,作者在本文最后一部分, 先具体剖析德意志所设立的这所东方大学的特点。告诉怡祖, 他要去学习的学校, 背山面海, 学校校规很严, 就学的学子人数众多, 人才济济; 学校的生活与家庭生活不同, 有孤身独处的时候, 也有群居共处的时候; 有学校允许做的事情, 也有学校禁止做的事情;有合乎孝与若的事情, 也有不合乎孝与若的事情。然后再谆谆教导怡祖,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要时时记起“孝若”二字的意义, 并以此勉励自己, 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表示这也是作者祝愿儿子前途美好的良苦用心。

可见, 这最后一部分, 不但补充说明了取表字的目的, 与第二部分互相呼应, 而且再次申明取“孝若”为表字的意义。全文的三部分, 紧紧围绕诠释表字“孝若”二字的含意, 以勉励儿子为中心, 既能动之以情, 又能晓之以理,既有终身的指教, 又有临行的嘱咐;谆谆教诲, 情挚意切。

其实, 这种以为人命名的赠言体散文古已有之。较为著名的有宋代苏洵写的 《仲兄字文甫说》、《名二子说》和苏辙写的 《六孙名字说》, 父子之文寓意深刻, 各有殊致。珠玉在前, 张謇这篇《儿子怡祖字说》也颇具特色。诠解为子命名“孝若”时, 除引经据典、宣讲教化、阐释入微之外,在写法上脉络清晰、思路畅达, 文势贯通, 迭用排比句式, 舔犊之情溢于言表, 抒情立意, 自成一家新语。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