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禅诗《落叶》原文|赏析
释义

禅诗《落叶》原文|赏析

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

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

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

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

西风、落叶是秋的象征,历代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情怀,忧惋的格调。但这首出自诗僧宗泐的《落叶》诗,却通过对秋之落叶这一典型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彻悟了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理后所得到的 “自性清净”的情怀。就在这瑟瑟秋风,飘飘黄叶之中,人们体会到了诗人所追求的 “空”、“寂”、“闲”的禅趣。

首联写景,用笔极为平淡。“一片复一片,西风与北风。”作者在细致地欣赏大自然的秋色。但见那已枯萎的树叶在瑟瑟秋风中飘飘落下,且秋风不断变换着方向,也就该一阵比一阵紧了。平淡无奇的二句,却已紧紧扣住了秋的特征,烘托出了秋天萧瑟的气氛。这就为以下的情感基调作了铺垫。颔联 “但看阶下满,不觉树头空。”一俯一仰二个动作,得到了二种情理之中的结果。时间渐长,台阶下积满了落叶,而树上的叶子自然也就稀疏而空光了。这两句表面上实写二种互为因果、合情合理的秋天常见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借此表达了佛家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对宇宙万有的总看法。佛家认为: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刹那灭的。这就是 “诸行无常”;佛家又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自体:人身由五蕴假和合而成,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一切法 (一切事物和现象)也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无常恒坚实的自体。这就叫 “诸法无我”。“无常”和 “无我”是佛教最基本、最重要的教义,被称为“法印”。犹如树叶,秋天到,西风紧,必然叶黄叶落。“阶下满”,则自然 “树头空”。经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春天来临,又会绿叶萌发,与其它姹紫嫣红一起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是客观现象,这是自然规律,然而在僧家的眼里,这是 “无常”,亦是 “无我”。作为一名高僧,诗人他巧妙地融此理于景色——在一幅小小的秋的画面中,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就是源自禅家的“意境” ——情景交融。落叶在常人眼中是一种衰败的象征,但诗人以 “法眼”观之,则是一种必然。他的心境自然也就旷淡自如、轻安愉悦了。所以他会在颈联设想“落叶”的效用是“缀服犹堪用,题诗自不工。”上句从正面说,下句则从反面论,无论如何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深长的情趣。带着这样的心境,他在尾联写对“落叶”的处理:“山童朝更扫,闲委古墙东。”上句着一“更”字,暗示 “落叶”之多,山童早晨清扫落叶已是极平常之事,这实际从侧面写自己对“落叶”的自然心态。所以,下句便用“闲”字来概括。于是作者“自性清净”的情怀,闲适高逸的禅境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诗里,之所以看不到一点 “悲秋”的情绪,正是诗人做到了 “以禅趣入诗”。他从简单的自然现象的观照中悟解佛理,以其“法眼”来看待秋天,所以给人们留下的是一幅静穆、闲逸的秋图。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白如话,但意蕴非常深远。作者把诗意压缩到意境中,让人们自己去生发、体会,达到了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1 2: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