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禅诗《不见朝垂露》原文|赏析
释义

禅诗《不见朝垂露》原文|赏析

不见朝垂露,日烁自消除。

人身亦如此,阎浮是寄居。

切莫因循过,且令三毒祛。

菩提即烦恼,尽令无有余。

《金刚经》里有一段很著名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段话极为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此诗一开始也将一幅鲜明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 你看那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立即就干了。人的生命也正是如此的短暂,在这世界 (“阎浮”)上,只是寄居而已,期限一到,就要投入轮回业报去了。很多人认识到人生的短暂,或抓紧时间拼命地满足私欲,及时享乐; 或无所事事,饱食终日; 或服食求仙,以苟延生命的长度……一个禅者应当怎样? 寒山表明了他的态度:“切莫因循过,且令三毒祛。”切不可随波逐流,胡里胡涂地度却此生,而要使那困惑我们、使我们的身心永远不得安宁的三毒被除掉。三毒”就是贪欲、瞋恚、愚痴,也就是今人永远沉沦于生死轮回的“无明”。《大智度论》三说: “我所生心故,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是一切烦恼之根本,悉由吾故。”三毒是我们最大的心病 ( 《止观》) 五: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正如 《涅槃经》所说的那样,“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灭除了三毒之后,心境便获得了一种澄明无瑕的状态,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也就证得了菩提。

“菩提即烦恼”,菩提与烦恼似乎是对立的,但以佛教如来藏的观点来看,菩提也就是烦恼。因为涅槃界与现实世界本来不二,都是佛法的体现。既然必须在现实世界中寻求无住涅槃,那就必须在烦恼中体证菩提。所以,“菩提烦恼不二”,“五欲贪瞋是佛”,“烦恼即是菩提,净花生于泥粪”。《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僧肇注云:“明,慧明也。无明,痴冥也。见无明性即为是明,若见明为明即是无明,故不可取也。”《诸法无行经》下亦曰:“贪瞋之实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实性,亦是贪欲性! ……贪欲与菩提,是一而非二!”《坛经》云: “烦恼即菩提!” 因为 “万法尽是自性” ( 《坛经》),“万法” 本身都是“真如”、“法性”,所以,烦恼本身也就是菩提。冰溶化后即成水,烦恼解除后即成佛,菩提烦恼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也正如冰无法洗脸一样,烦恼与菩提的作用也大异其趣。涩柿可以制成柿饼,然而涩柿本身却不能食用。因此,尽管菩提就是烦恼,还必须使烦恼转化为菩提。这正如柿饼的制作一样。只有涩柿,才能制成柿饼,如是甜柿的话,则不能做成柿饼了。柿饼的制作过程,并非取出涩味注入甘味,而是在剥开柿皮时,小心不要让水弄湿,再挂在屋檐下予以晒干。若不花一段时间晒干,则涩味永远不能变成甜味。烦恼也一样,需要长久时间的仔细工作,以得其因缘,才能转成对烦恼的觉悟,才能将烦恼的涩味转变成菩提的甘味。灭除了烦恼,也就证得了菩提。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