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原文与赏析
释义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原文与赏析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原文与赏析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管子·权修》)

【注释】度量:限度。疾:怨恨。

【译文】土地生财,是受时令限制的,民众耗费劳力,身体也会疲倦的,但是君王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用生财有时的土地和体力有限的民众,来供养欲望无止境的君王,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限度,上下之间就会互相怨恨。于是,臣杀君、子杀父的现象就会出现。因此,对民众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即使国家小,也一定很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没有节制,即使国家大,也一定很危险。

【评说】农耕社会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农民是天下人的衣食父母。所以,惜农悯农就是珍惜国家的根本。横征暴敛,只会伤害农民,破坏国家的根本。在历史上,由于中国古代社会“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的传统,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并不低,甚至至少在名义上,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官吏,按照管仲的说法,“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管子·小匡》),农民不仅是国家的基石,而且在地位上排位靠前。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6: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