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现实主义诗圣杜甫的人生风范
释义

现实主义诗圣杜甫的人生风范

现实主义诗圣杜甫的人生风范

——写在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

杜甫是唐王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美称“诗圣”。杜甫(712—770年),字子美,陕西西安人,生于河南巩县瑶湾,祖籍湖北襄阳。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自幼聪慧,7岁开始写诗,博览群书,15岁,诗已在洛阳城传扬。杜甫年轻时漫游江南吴越一带,天宝三年(744年),他32岁时,在洛阳结识诗人李白,两人一见如故,结下毕生友谊。杜甫35岁时(747年)到京应试,求官报国落空。天宝十四年(755年),即“安史之乱”前夕,在生活的崎岖道路上逐渐了解下层百姓生活,体会人民疾苦,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的著名诗篇,表达了对权贵的憎恶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甫在48岁至59岁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下《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一大批名诗篇,表现出他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爱国忧民的诗人情怀。历史上一批著名诗人曾对杜甫的诗篇给予极高的评价。白居易说:“贯穿古今,尔见缕格律,尽工尽美,又过于李(白)。”(《与元九书》)苏东坡称:“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王定国诗集叙》)闻一多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的诗篇,以诗记史,反映当时历史社会和人民疾苦,表达出诗人独特风格和情感。杜甫现存诗歌共1405首,他的诗的创作特点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特点是:深入人民、面向生活、反映社会、讴歌人生、实现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是唐代诗人的现实主义代表,是爱国忧民的心灵写照。第二特点是:以儒家的“仁政”与“民本”思想为核心,始终把关心人民疾苦作为诗人的创作责任,形成了“诗史”的风格。抒诗正是:

诗坛奇葩仁艺通

诗坛明珠杜子美,憎恨战争怒气冲。

情怀祖国言志重,讴歌英雄报国忠。

诗意浓浓怀李白,思亲怀乡心相通。

水山诗画浪漫诵,大家风范气势宏。

现就杜甫的诗篇的主要方面,分爱国、言志、讴歌英雄、怀友、思亲、诗韵等六个部分评价如下,敬请诗友指正。

一、憎恨战争关国运

天宝十年(751年),唐玄宗频繁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发动战争,人民吃尽苦头,征战给人民带来灾难,战军隆隆,战马嘶叫,爹娘妻儿奔走相送亲人上战场。田地无人种,新鬼、旧鬼哭泣。杜甫站在历史的高度,揭示征战给人民带来灾难,写下诗的语言,对人民怀有深切同情。边疆青海战场上的白骨满地,冤鬼哀号,就是战争的罪恶写照。以《兵车行》为代表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灾难的深切同情。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后,杜甫被叛军押到长安,他赋诗《对雪》一首,发泄出内心之不满,写下了“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诗篇。这正是:

战军隆隆弓箭行,战马嘶叫家人情。

士兵流血眼未醒,皇帝拓疆不收兵。

田地荒芜劳力急,青海湖边白骨轻。

鬼冤鬼哭悲哀极,沙场哀鸣一片声。

叛军攻陷长安境,子美被押怒气生。

关切国运忧时局,心境苦闷反战声。

二、情怀祖国言志高

咏物抒情。杜甫在《孤雁》《登岳阳楼》等诗篇中,把自己比作孤雁,在寻找雁群,思念情真。他饱含爱国忧民之情怀,远眺万里长江,祖国河山,在国家动荡之时,登上岳阳楼,体验一览浩瀚壮观景象,北望长安,顿时报国忧民之抱负涌上心头,不禁泪如雨下,欲实现诗人爱国之情怀,写下了感慨之诗篇。这正是:

孤雁奋飞意高旋,云海浩茫寻归鸾。

无边落叶塑风卷,不尽长江破浪帆。

登楼望海纵横览,万里江山报国还。

漂泊他乡壮志闪,旷世才情辉煌欢。

三、讴歌英雄抒风范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观览大禹古庙,写下《禹庙》诗篇。他缅怀英雄,抒发情感,讴歌大禹带领百姓开凿石壁、引水东流、英雄气概、气势非凡的伟绩。《古柏行》,杜甫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柏叶飘香曾引鸾凤停留,志士莫怨叹,材大难重用。《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赞扬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旷世才华、过人胆略、鞠躬尽瘁的人格风范。《八阵图》是杜甫赞颂诸葛亮的盖世功名的一篇诗,杜甫在唐代大历元年(766年)歌颂了诸葛亮的军事创造才能,赞扬八阵图在三分天下中之奇功。这正是:

英雄大禹引水东,凿壁开道百姓拥。

诸葛大名垂宇宙,才华胆略献国忠。

柏叶飘香曾引凤,莫叹志士显春荣。

摆八阵图震天下,立蜀基业盖世功。

四、诗意浓浓怀李白

杜甫与诗友李白情感深远。自唐代天宝四年(745年)赋诗《赠李白》之后,怀念李白之诗有10余首之多。这首诗,杜甫肯定李白的文采壮志,是当时之雄,飞扬跋扈。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又写《春日忆李白》一首,赞美李白之诗天下无敌,更热切地期盼与李白欢聚一堂,饮酒作诗,共表情怀。当杜甫闻听李白被朝廷流放之消息后,十分叹惋和思念,又写下了《寄李白二十韵》诗篇,并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赞赏李白诗的艺术魅力和感人肺腑之情。寄语李白“苏武先还汉”劝他早日康复,再作好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因奸人陷害入狱,劝李白“投诗赠汩罗”,对李白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这正是:

痛饮狂歌傲骨联,飞扬跋扈酒中仙。

白公吟诗美无敌,才慧敏捷超群男。

诗篇感人惊风雨,劝公还唐学苏贤。

秋凉鸿雁传心愿,投文汩罗诉忠言。

五、思亲忆乡心相通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入潼关,杜甫被叛军俘虏。诗人思念妻子心切,写出《月夜》诗一首,描述了妻子的孤单和忧愁。乾元二年(759年)秋,因“安史之乱”,亲人离散。杜甫思念亲人和家乡,书信寄不到,不能表白战火纷飞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见《月夜忆舍弟》)。杜甫诸弟因战争失散,于上元二年(761年)写出《野望》诗一首。诗中表达了连年战敌,兄弟至今没有音讯,杜甫独自“天涯涕泪一身遥”,眼看国家衰落,一片“不堪人事日萧条”之时局。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来到成都草堂,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归雁》诗篇中,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心。“万里客”即诗人自己,群雁“高高向北飞”。这正是:

明月高照妻独看,家人团聚思安康。

望月怀乡思弟返,亲人流散战事伤。

连年战乱诸弟散,天涯涕泪国重创。

万里漂泊来草屋,大雁自由飞故乡。

六、山水诗画浪漫情

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是一首题画诗。从洞庭湖到日本东海,好似天水相接与银河相通,云雾过漫,云团飞动。诗句描绘出飞动神韵,充满灵气,山水画景与诗意诗韵相通。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首先将“黄师塔前江水东流,桃花一簇无人欣赏”的命题摆出来,诗人寻花不尽欣赏深红又爱浅红之秀美。当新秋时节来临,蝉虫鸣声好像残月悲鸣,萤火虫夜空中发出微弱之闪光。这就是诗人对《新秋》这首诗描绘的特征。然而,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描绘了春色景象。诗句描写了春天格外秀美、春风吹来百花香,燕子迎春归来,鸳鸯睡意浓浓。从而衬托出诗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这正是:

气势恢弘山水图,诗画相融乐其中。

江畔寻花迎风送,桃花秀美红通通。

新秋景色蝉鸣动,夜空闪光飞萤虫。

春风吹来香花颂,燕子迎春日升东。

2012年1月30日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