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现代散文欣赏·背影
释义

现代散文欣赏·背影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背影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那年我已二十岁,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到,“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些事。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于北京

(原载1925年11月22日《文学周报》第200期)

【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足一千五百个字,写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且无华赡的文字,然而它却具有极大的感动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效果呢? 可说的原因决非一二,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感情的真挚。

作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曾有过这样的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作者就是如此怀揣着对父爱深刻理解的一片真情来写《背影》的,使人看了禁不住簌簌流泪。

文章一开始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下子就把读者拉入浓重的感情氛围中去。可是紧接着作者却拓开去写奔丧、父亲的赋闲、家中光景的惨淡,而不是“最不能忘记的”父亲的“背影”。看似闲散之笔,却实在是精巧的安排。支撑家庭生活的父亲,此时的精神负担,是最沉重最悲苦不过的了,而却劝慰着“我”:“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个活生生的慈父形象,十分自然地凸现在读者眼前了。父爱子的深厚执着之情不仅表现于此,作者又用白描的写实手法一一细细写来。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决定“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上火车。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又“怕茶房不妥帖”,“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对于父亲的一片真情,“我”既无动于衷,甚至还嫌老父多此一举:“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住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又是一抹闲笔,却把父亲对儿子的爱在父子感情的对照中,得到了体现。到了火车站,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又忙着和脚夫讲价钱; 上了火车又亲自替“我”拣定座位,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无微不至地为“我”操心,可“我”却一味地责怪父亲“说话不漂亮”,又在“心里暗暗讥笑起他的迂”,并且埋怨父亲起来了:“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形成了比前一次更强烈的对照,父亲慈爱的形象就在其中得到了具体充实的表现。然后,文章自然地进入了高潮: 父亲在开车前夕给“我”买橘子。作者在这重头篇幅中,对父亲的背影作了细腻的描叙。一方面写了父亲的动作: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又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一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准确地表现了父亲爬月台时何等的吃力。一方面写了父亲的穿戴:“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就让读者仿佛身处其境,看到了穿着寒伧衣衫的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步履艰难,为儿子买来了橘子。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父亲捧着的决非是几只“朱红的橘子”,实在是一片炽热的爱子之心啊! 临分别时,父亲“走了几步”又“回头”看“我”。作者在这高潮篇幅中,是用自己的心来向读者叙述,所以语言虽是淡淡的,但却使读者真切地悟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犹如海洋般是深深的。

文章在高潮之后,作者以悲怆的笔调向读者叙述:“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所以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作者又写到见了父亲来信云:“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他“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背影,它是父爱留在作者心头的深深的印记。作者把自己的内疚、对父亲的深切思念等诸多情感,完全揉合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全文也就在浓重的父爱子、子爱父的感情旋律中戛然收住,令人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忘不了“父亲”的背影。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一为情感对比,比较父慈子爱的深浅;二为服饰对比,父亲穿戴的是青布袍黑布褂、黑布帽,而他给儿子做的却是紫毛大衣;三是色彩对比,父亲的“黑”、儿子的“紫”,橘子的“朱红”。通过这些对比,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使“我”深深感到内疚,唤起自己的亲情,从而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背影》发表后,作者的兄弟拿去给老父看时,父亲昏花的老眼中闪烁着泪花。他为自己的爱被儿子理解得到了无限的欣慰,他也从中体味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背影》是一篇墨淡情浓的佳作,给人们留下了无穷韵味。(窦兆莲)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