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思敏《罗生门》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释义

王思敏《罗生门》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作者: 王思敏

【作家简介】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姓新原,因过继给舅父做养子,改姓芥川。芥川家世代都在将军府任文职,明治维新后,养父在东京任土木科长。养父母精通诗书琴画,芥川龙之介自幼即受到文学艺术的薰陶。上中学后,又深受世纪末欧美文学的影响。1913年入东京大学英文系,读书期间,参加复办《新思潮》杂志,1915年发表处女作《罗生门》,同年,又发表《芋粥》、《鼻子》等小说,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大学毕业后,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三年。1919年3月入大阪每日新闻社工作。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有现实主义倾向。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类:①早期创作以历史小说为主,如《罗生门》、《地狱图》(1918)等取材于古代题材,借古喻今,针砭时弊;②宗教小说,如《信徒之死》(1918)、《众神的微笑》(1922)等以宗教为题材的小说里,无情地讽刺宗教的欺骗性,也热情地赞美出自虔诚的信仰所产生的道德情操。③现代小说,如《桔子》(1919)、《耽》(1920)、《三个宝》等作品均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表现了作者从历史转向现代,表达他对人生、社会和艺术的见解。由揭露他人的利己主义进而剖析自己灵魂深处。

芥川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尖锐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而产生的绝望心理。《玄鹤山房》(1927)、《河童》(1927)、《傻子的一生》(1927)等小说都蒙上一层阴郁气氛。这表现作者看不见理想和前途,而陷入精神危机之中,终于在1927年7月24日自杀,时年35岁。

芥川一生创作了148篇小说。他才华横溢,文笔典雅、构思精巧、技巧纯熟,是日本大正时期的重要作家。为纪念他在文学上的业绩,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它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罗生门》,文洁若等译,见《芥川龙之介小说选》,作家出版社1981年出版。

【内容提要】 一天傍晚,一个仆人站在荒凉破败的罗生门下面避雨。除了这个仆人外,没有别人。

这些年来,京都地区连遭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这个都城已变得格外荒凉。罗生门当然也就无人去整修了,到处呈现出一片颓败景象。这里已成为狐狸栖息,强盗藏身的处所。后来,连没人认领的尸体,也被扔到这里。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更是阴森恐怖,谁也不敢到这里来了。只有成群的乌鸦在高高的城楼上飞翔着,啼叫着。它们是到城楼上来啄死人肉的。今天因为时间晚了,一只也见不到了。仆人穿着洗褪了色的藏青褂子,坐在台阶上,呆呆地望着落下的雨。

几天前,仆人就被老主人辞退了,他无家可归,独坐在这阴雨之夜的罗生门下,更增添了他的忧郁的心情。他为今后的生活而焦虑不安。怎样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是去当强盗呢,还是饿死?一时委决不下。

寒风袭袭,仆人打了一个喷嚏,疲倦地站起来,他缩着脖子,向四处张望,想找一个能够躲避风雨,安稳睡上一觉的地方。忽然,他发现城楼上有一点昏暗的火光,他大吃一惊,他想楼上即使有人,也是死人,可现在这里有火光,是什么人在这儿点火?他想这决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仆人轻轻地爬上陡峭的楼梯,胆战心惊地向城楼里望去,果然像传说的那样,横七竖八的尸体扔在楼板上,臭气迎面扑来,仆人连忙掩住了鼻子。刹那间,他发现尸首堆里蹲着一个穿着黑衣服的矮小瘦弱的老太婆。她右手拿着点燃的松明,正好盯着一具有很长头发的女尸。仆人带着恐怖好奇的心理,屏住呼吸,只见老太婆把松明插在楼板缝里,接着伸出两手,在那尸体的头上,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令人发指,顿时怒上心头。但是当时他还不明白老婆子为什么要拔死人头发,不过他觉得拔死人头发,单单这一点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于是仆人手握刀柄,大步走到老太婆跟前,抓住她的胳膊,她吃惊地跳了起来。仆人一把拉住了想要逃走的老婆子,把她按倒在地,拔出钢刀,横在她的眼前。这时,她两手发抖,像哑巴似地站在那里。仆人知道老太婆的生死已操在自己手上,现在他只想搞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低头看着老婆子,放缓口气说:“我不是巡捕厅的差人,是经过城楼的行路人,所以我不想把你捉起来,只是你要告诉我你这是干什么?”

老婆子睁着大眼睛盯住仆人的脸,气喘吁吁,从喉咙发出好像乌鸦的声音:“拔这头发,想做假发呵!”仆人没有料到老婆子的回答是这样平常,很是失望。老婆子看出他那憎恶和蔑视的神气,又结结巴巴地说:“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些死人活着时也是不做好事的,这个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卖到兵营去,要不是她害瘟疫死了,这会儿还在卖呢……我倒不觉得这个女人干的事怎么坏!要是不这么干就得饿死,这也是没法子才干的啊!所以,现在我干这个,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呀!我要是不这么干,那也得饿死呀!我想这个女人会原谅我的。”老太婆唠唠叨叨说了这些话。

仆人冷冷地听着,从中悟出要生存便讲不得道德,似乎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从前没有的勇气,坚定了他当强盗的决心。这时,他已不再为饿死或是当强盗而烦恼。仆人立即行动,抓住老太婆的衣襟,狠狠地说:“那末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若不这样,我也得饿死了!”仆人很快地剥下老太婆身上的衣服,把想要抱住他腿的老太婆踢倒在地,夹着剥下的衣服,走出城楼,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过了一会儿,老太婆光着身子,从尸体中爬了起来,一面呻吟,一面借着火光,爬到楼梯口,在那儿倒垂着白发,向罗生门下张望着,外面一片漆黑。

谁也不知道这仆人到哪里去了。

【作品鉴赏】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短命的鬼才”,一向以别致的技巧和新颖的题材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芥川创作的早期,也写过一些取材历史故事的短篇小说,即使是一些老故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而新奇、精深的构思更使作品显得别具一格。《罗生门》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罗生门》是根据日本一部古老的故事集《今昔物语》中的故事改写的,这部书主要记载了日本11世纪平安朝时期发生的事。芥川借用历史题材,结合20世纪初日本社会的现实,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在剥削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吃人”和“被吃”的关系,而在异常穷困,走投无路的生存现状下,脆弱的人又是多么容易地或为“刀俎”、或为“鱼肉”。作品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也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和失望。

小说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日本封建王朝时期,傍晚时分的京都,浓云密布,阴雨连绵,黑暗和阴冷笼罩着周围的一切。经过了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之后,京城已是一派荒凉景象。往日里繁华的罗生门,今天已是朱漆斑驳,破败不堪,为世人所遗忘,成为堆放无主的死尸的场合。每日无数的乌鸦在这里飞翔啼哭,啄食死尸,好像是这里唯一的“活气”。这种阴暗,凄惨,恐怖的环境,确实使人感到鬼气森森,毛骨悚然,同时它也是十分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典型场景。昔日车水马龙、行人如织的罗生门今天也彻底被人遗忘,没人去注意它,关心它,任由它受风吹雨打,直至崩溃、毁灭。如果说罗生门就如同被摒弃在这个世俗社会之外的“荒岛”,那么小说的主人公——被主人解雇而走投无路的仆人,正是被社会所遗弃了的人。这位仆人的心境正如同此时此刻的阴雨天气一样,摆在他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不是饿死,就是去做强盗。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使仆人犹豫又惶惑,他徘徊于善与恶之间,反复想来想去又无所适从,在百般无奈下登上了罗生门城楼。人是万物的灵长,但生活在世间的人有时也是卑微而软弱的,就像那只蹲在罗生门的大圆柱上的小小蟋蟀一样,甚至命运还不如那蟋蟀。蟋蟀最终还有个缝隙可以藏身,而这位仆人呢,竟然再也没有别的路好走了。

处于绝望中的仆人突然看到“一个穿黑衣服的矮小、瘦弱像只猴子似的老太婆”,正对着一具尸体的头部,“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面对这种残忍的行为,仆人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罪恶,他满腔愤怒,立即持刀前去,抓住老太婆的胳膊,把她扭倒在地。在仆人的威逼下,老太婆气喘吁吁地说:“……我要是不这么干,那也得饿死呀!”老太婆的话坚定了他当强盗的决心和勇气,仆人立即行动起来,剥了老太婆的衣服,走出城楼,消失在黑夜里。是在生活的逼迫之下,两个人走上了他们本来不愿走的路。小说通过这个情节,以古喻今,借用历史题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弱肉强食,利己主义作了真实的写照。

小说细致地刻画了仆人的内心变化,起初正为“饿死呢,还是当强盗”而犹豫,当时他是倾向于善的,他的内心有一个善与恶的道德标准,在他看来,抢劫是一种罪恶,他厌恶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因而当他看见老太婆拔死人头发,异常愤怒,这时在仆人看来一个人应该向善,而不应向恶。这样他才把老太婆扭倒在地。但是当他抓住老人,看到她那骨瘦如柴像鸡爪一样的胳膊时,他的心便软了下来,特别是看到老人害怕而可怜的样子,他对老人产生了同情之心。他相信老太婆会讲出一番值得同情的理由,这时的仆人,全身心都充满着高尚的情感。出乎意料的是那个老太婆却非常平淡地说她拔死人头发是为了卖钱维生,并振振有词地说:“要是不这么干,就得饿死。”这对仆人的那么高尚的情感无疑是一个打击。老太婆的话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不干坏事,就得饿死。她老迈无力,孤苦无援,而又缺乏谋生手段,为了活命,只有走这条道路。老太婆的话语使仆人清醒地看到,在这人吃人的社会中,善恶是颠倒的,道德是无力的,因而人无法从善,也无所谓做恶。于是在善与恶的十字路口,已经向善迈步的仆人,开始了转向,他立即摆脱了犹豫,大胆地走上作恶为盗之路,并就从剥光老太婆衣服去卖钱下手。作者通过简练的笔法,细腻地揭示了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小说正是通过仆人的思想变化揭露了充满灾难的社会及其弱肉强食法则,并以巧妙的构思,用仆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行动来批判和否定那种“为了活命,什么坏事都可干”的市侩哲学;揭示了在灾难面前利己私欲怎样使好人成为罪人,以及“人吃人”的法则怎样侵袭到下层人们之中。

芥川的作品,以朴素无华著称,他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过分渲染和夸张,而是严肃而冷静的剖析人和社会。这些特点也都体现在小说《罗生门》中。读完这部小说,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也会使你感到抑郁和苦涩,而又不得不随着作者的描写,看到那惨绝人寰而引人深思的场面,它能迫使你思索这“惨象”的由来,使你睁大眼睛看一看灯红酒绿的世界的背后,有一座人间地狱的存在,对此不能不发出诅咒和抗议,这正是小说《罗生门》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作者对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也能意识到黑暗的社会必然灭亡,但由于他恐惧革命,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途,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迷惘,甚至失望。他对社会的失望源于作者对人性堕落而产生的失望情绪,这一切也决定了《罗生门》中充满了阴暗、悲观的情调,这是作家思想局限的反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