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常若无若虚,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注释】
盛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矜不伐:矜,自尊自大,伐,自夸;不矜不伐,不自夸自大,谦逊的样子。
【译文】
圣贤之人常常虚怀若谷;德高望重之人多数都不自夸自大,十分谦逊。
【道理】
敢于向比自己学问好的人求教不算什么,敢于向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才是真正的谦逊,也就是孔子所谓的“不耻下问”。
一字之师
元代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字天锡。有一次,他写了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很多人都对这两句诗十分满意,包括他自己。唯有一个不知名的老者,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剌便赶紧向老者讨教。老者说:“此联虽好,但上半联已有一个‘闻’字,下半联又用一个‘听’字,字虽有异,却皆隐‘耳’意,恰犯诗家大忌。”萨都剌恍然大悟,忙问:“依您之见,改什么字为好?”老者答道:“唐人诗中不是有‘林下老僧来看雨’的佳句吗?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来一用。”
“闻”改为“看”,不但避免了重复,更符合诗的“工对”,而且“看”比“闻”更直观,愈发显得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因而更能表现“厌”的情绪。萨都剌随即俯身叩首,拜老者为“一字之师”。
清·《仇英绘后赤壁赋图》(缂丝)(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