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庆舲
【作家简介】菲尔多西(940—1020)素称世界上五大诗人之一(另四位是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歌德、海涅、普希金等人都曾写诗著文歌颂他,足见他在全世界声望极高。诚然,作为波斯(伊朗)民族英雄史诗始祖,菲尔多西是完全当之无愧的。他历时35个春秋写出的史诗《王书》(一译《列王纪》)乃是举世公认波斯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关于菲尔多西的生平,现存史料极少。尽管诗人在《王书》中并没有自称过菲尔多西,但流传至今众多的《王书》抄本的作者,在历史上却是实有其人。菲尔多西这个名字源自阿拉伯语Firdausi,意谓“上天乐园”,仅仅是诗人的笔名。菲尔多西这个人造的、晚出的名字,显然是由于诗人献给伽色尼马赫穆德苏丹的抄本,才在《王书》中得以保存下来。古代文献与民间传说都尊称他为来自多斯的贤哲(或大师)。因此,诗人的全名是来自多斯的贤哲(或大师)阿卜尔·卡西姆·菲尔多西。12世纪《四谭》(一译《文苑精英》)作者阿鲁迪与13世纪初《王书》阿拉伯语版译者彭达里都称《王书》为菲尔多西所作。大约在诗人百年祭时,阿鲁迪访问过多斯,说:菲尔多西生于霍腊散多斯城郊达巴朗附近巴惹村,系拥有土地的世袭地主望族出身,早年家境堪称富裕,毋需充当宫廷诗人。诗人自幼受过良好教育,通晓阿拉伯语,也许略懂巴列维语(中世纪波斯语)。他年轻时研读过许多波斯古代文献,熟谙波斯民族史诗中的传说故事,即有大志,以撰述巨著为己任:“我曾辛劳不倦,阅读典籍,/有的是阿拉伯语,有的是巴列维语。”“我无数次向人们请教询问,/怕是年深日久往事湮没无闻。”诗人生活的年代,正是波斯民族意识越发高昂、反对阿拉伯人统治的爱国主义——舒比思潮兴起之时,波斯人摒弃阿拉伯语,都用本民族巴列维语来写作,以弘扬波斯的悠久历史与古代文明。由于两种语言斗争的结果,新兴的达里波斯语(近代波斯语)应运而生,成为全国通用语。与此同时,各地统治者大力提倡编纂《帝王志》蔚然成风,在菲尔多西之前就有人用诗文形式写出过3部散文体《王书》,2部诗体《王书》。但后来证明,在舒比思潮感召下,运用新兴的波斯语,遵循波斯修史固有传统,以史入诗、集其大成者,乃是波斯文学史上震古铄今的诗圣菲尔多西。菲尔多西大约在980年左右着手创作《王书》,1009—1010年之间脱稿,1015年完成二稿,去世前又作最后修改。按照中世纪惯例,他将《王书》呈献给国王,但在那时,萨曼王朝早已倾覆,于是转而献给伽色尼王朝(突厥族)马赫穆德苏丹。据说苏丹不喜欢这部以伊朗与作为突厥族主要代表的突朗对立冲突为题材的史诗,而且苏丹本人(逊尼派)与诗人(什叶派)又不属于同一教派,诗人不仅末获奖赏,反而受到迫害,仓皇逃亡,漂泊流浪在异域,晚景凄凉,因而千百年来以“诗人与苏丹”冲突为主要框架的大量传说故事,几乎取代了诗人的真实生平事迹。诗人逝世后遗体还不准安葬在公墓,只好掩埋在自己宅院里。1934年,伊朗政府为纪念菲尔多西诞辰1000周年,特将诗人的墓地改建成菲尔多西陵园,并把他的故乡多斯改为菲尔多西城。1990年德黑兰召开了纪念菲尔多西的国际学术会议。
《王书》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已被译成40余种语言出版。
目前我国已出版了两种节选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潘庆舲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年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4年重排再版。《列王纪选》,张鸿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内容提要】从《王书》篇目(篇、章、节,并附大小标题)来看,是按编年史顺序,叙述从远古时代起至阿拉伯人入侵前伊朗彼什达迪、凯雅尼、帕提亚和萨珊4个王朝(根据伊朗古代史,实际上只有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3个王朝)50位国王传略,虽分成50个部分,但给每个国王的篇幅却是长短不一,长的多达几百行,短的只有一两句。阿尔沙基帕提亚(我国古籍中称安息)王朝统治长达500年之久,但在《王书》中只写44行诗,出现了所谓“阿尔沙基时期空白”。甚至在古代东方称雄的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历代君王也都只字不提,他们的位置已被凯雅尼(此词源自琐罗亚斯德教经典,意谓伊朗君主,国号为凯)王朝所取代。《王书》中也没提到波斯帝国缔造者居鲁士大帝、冈比斯、薛西斯。
现在学术界根据《王书》内容,把它分成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历史纪事3大部分。勇士故事部分约占全诗一半篇幅,集中了《王书》里最精彩的篇章,尤其刻意描绘锡斯坦传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鲁斯塔姆,他神话般的一生在史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王书》也可叫做《鲁斯塔姆的王书》。
1.神话传说部分:自彼什达迪王朝缔造者凯尤马尔斯起至第6位开明君主法列东继位止,包括了公元前3223年到公元前782年的事件,大都具有远古时代神话传说性质。其中以描述铁匠卡维高举义旗,率众反抗暴君蛇王查哈克的故事最为动人。
2.勇士故事部分:自法列东的3个儿子萧墙祸起开始,直至凯雅尼王朝第5位国王戈什塔斯普与鲁斯塔姆去世为止(其时限为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50年),乃是《王书》精华所在,特别是法列东幼子伊拉治惨遭两兄长杀害,以及与鲁斯塔姆有关的苏赫拉布、西雅乌什、伊斯方迪亚尔这4个悲剧最为脍炙人口。他如《查里与鲁德珮》、《比然与玛尼治》等著名故事,也都可以单独列出,组成一部完整精美,独具一格的菲尔多西英雄交响乐。这些勇士、英雄人物显然不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一些活生生的人,具有超人的,但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比如,鲁斯塔姆尽管力大无比,具有“赛大象”的绰号,但他就是缺乏瞬间化身、来去无踪影等神出鬼没的本领。
3.历史纪事部分:自公元前50年凯雅尼王朝第6位国王巴赫曼接位起,至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侯(公元651年)止,主要描述阿拉伯人入侵前萨珊王朝全部历史,有些篇章完全可以跟正史相对照。其中以巴赫拉姆·古尔·巴赫拉姆·楚平的叛乱和马兹达克起义的篇章写得最出色。
下面节选四大悲剧之一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故事的精彩片断:
苏赫拉布惨死于鲁斯塔姆手下
他们二人又一次把战马系牢,
厄运此时在他们头上笼罩。
命运不济一个人处处为难,
花岗石也变得如同蜡样松软。
他们二人重又搏斗厮杀起来,
双方都紧紧抓住对方腰带。
苏赫拉布统帅有矫健的身手,
但天不作美气数到了尽头。
鲁斯塔姆怒从心起探出巨掌,
一把抓住那战豹的项颈臂膀。
他用力把年轻勇士腰身压弯,
也是命中注定小将全身瘫软。
鲁斯塔姆猛地把他打翻在地,
提防着他会奋力挣扎站起。
刷地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
在聪明的儿子身上划开血口。
每当你心起杀机恶生胆边,
你的匕首就会被鲜血沾染。
如若天命意欲置人于死地,
你身上的汗毛也根根竖立。
年轻人身躯一挣一声长叹,
与人间善恶从此永远绝缘。
他对对手说我这是自作自受,
我命当绝不过是假你之手。
不应怪你要怪伛偻的苍天,
它让我出生又匆忙把我送入黄泉。
我的同龄人还在优游嬉戏,
我这样力壮身强却要葬身地底。
母亲让我把父亲信物带在身边,
此生无缘再不能与父亲见面。
我想见生父到处把他寻觅,
如今一死带走对他的情意。
我身躯虽亡但中心怀有遗恨,
临死也无缘见到生身父亲。
纵然你变为海洋中的游鱼,
或者化为黑夜的漆黑的阴影,
或者离开大地升上高空,
变为高挂苍穹的一颗星星,
当我父发现我已黄土掩身,
也定会前来为我报仇雪恨。
那些公卿贵人朝中的文武,
会把这信物带给鲁斯塔姆,
告他苏赫拉布已被打翻在地,
临终时还把他探听寻觅。
鲁斯塔姆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登时眼前昏黑人事不省。
他只觉得身躯一软跌倒在地,
失去了知觉当场昏死过去。
等恢复了知觉时开口动问,
声音颤抖话语中伴着呻吟。
快告我你有什么鲁斯塔姆信物,
他不配为勇士真是奇耻大辱。
我就是鲁斯塔姆让我不要活在世上,
让萨姆之子为我送终举丧。
他撕掠着头发不住地号叫,
胸中热血沸腾痛苦心焦。
苏赫拉布见他如此激动,
也猛然身向后仰人事不省。
醒来后他说原来你就是鲁斯塔姆,
你居然杀死我,这样狠毒。
我曾想方设法向你探询,
但你咬定牙关毫不动心。
现在你可以把我铠甲解开,
使我的身体裸露出来。
你会看到你的玉符戴在我手臂,
看我承受你这父亲什么恩惠。
当初金鼓齐鸣我率军出征,
母亲泪流满面忧心忡忡。
她因我出征而痛苦哭泣,
把这玉符系在我的手臂。
她说这是父亲的信物,
珍藏在身边日后定有用处。
如今可以它为证但又有何益,
儿子在父亲面前眼睁睁死去。
鲁斯塔姆解开铠甲看到宝珠,
顿时悔恨交加撕开自己的衣服。
他说军中勇士人中的英雄,
万想不到你竟在我手中丧生。
他悲痛得乱扯自己的头发,
血泪合流抓土往头上抛撒。
苏赫拉布说一切已于事无济,
遇到这事何必落泪悲泣。
切不要这样枉然摧残自己,
过去的事就让他成为过去。
当光灿灿的太阳已然西坠,
鲁斯塔姆尚未从战场返回。
……
鲁斯塔姆向卡乌斯求药
这时,鲁斯塔姆请求古达尔兹,
说我的光荣而明智的勇士。
请代我给卡乌斯转达信息,
说我这里遭到了什么打击,
鲁斯塔姆用匕首把儿子心肝刺破,
这样的人本不应再在世上生活。
望你念我一生效忠朝廷,
体谅我此刻的悲痛心情,
请赏我一剂宝库中的灵丹妙药,
那妙药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万望把良药一剂与清酒一杯,
交与派去之人给我带回。
托陛下洪福我儿或许再生,
那他会像我一样为陛下效忠。
古达尔兹闻言后如一阵迅风,
把他的话说与卡乌斯听。
卡乌斯闻听对古达尔兹开言,
说鲁斯塔姆乃军中上将一员。
我不忍心见他遭此不幸,
因为他赢得了我的尊敬,
但我若把灵丹妙药送到他手中,
妙药救了那慓悍勇士的性命,
鲁斯塔姆便不再把你放在眼里,
他也肯定会把我置于死地。
既然终有一天他会给我带来灾难,
他遭此横祸我们何必多管。
你没听他说图斯有什么了不起,
连卡乌斯国王我也不放在眼里。
那送了命的苏赫拉布也气势汹汹,
以王冠宝座发誓率兵出征。
他曾对我说我让你枪下命亡,
我把你的头颅吊在绞架之上。
世界虽大但容不下他的气焰,
他肩宽背厚又兼身手不凡。
他岂愿在我宝座前躬身侍立,
他怎能听从皇家命令低声下气。
不管是保国的忠良还是英勇的将军,
我可不愿对他妄发善心。
不久以前他对我谩骂无礼,
使我在军士面前颜面扫地。
如若他儿子性命能够得救,
我所得到的仅仅是黄土一抔。
你没有留心苏赫拉布的狂言,
便不是饱经阵战的大将有真知灼见。
他扬言断送成千波斯人性命,
要对卡乌斯活活施以绞刑。
如若此人性命得以保全,
那就给朝野贵贱带来灾难。
在世上谁若是对敌人宽纵,
便会在人间永远留下骂名。
古达尔兹听了国王这番议论,
去见鲁斯塔姆似疾风一阵。
他说国王秉性恶毒不肯救助,
他的心似一枚毒果结在毒树。
他性格粗暴乖戾不得人心,
见人遇难不肯伸手助人。
你应亲自前去向他当面求情,
这样也许能把铁石心肠说动。
鲁斯塔姆对左右传令一道,
说速去取来一袭绣花锦袍。
铺好锦袍安置好年轻人躯体,
然后亲自去到卡乌斯营地。
要面见国王他刚刚启步动身,
后面便有人追上报告厄讯。
说苏赫拉布已最终离开人间,
他的归宿已是棺材而不是宫殿。
鲁斯塔姆闻听痛抓自己面颊,
捶打自己胸膛抓断自己头发。
不由自主地长吐一口冷气,
悲痛心焦双眉紧紧拧到一起。
他似一阵旋风赶回下马,
抓一把黄沙往自己头上撒。
军中将士个个不能自己,
人人都失声落泪悲伤哭泣。
鲁斯塔姆哭诉:孩子你无比英勇,
名门出身,你在战场上有凛凛威风。
日月经天从未见过你这样的勇士,
抛下盔甲王冠王座永远辞世。
谁像我如此不幸遭此厄运,
垂暮之年亲手杀死骨肉亲人。
你是天下勇士萨姆的后人,
我有何话语面对你出身名门的母亲。
论勇气没有一个勇士能与我相比,
但在他面前我却如孩童一样软弱无力。
我罪孽深重理应砍断我的双臂,
把我埋入深深的阴暗的地底。
我亲手把爱子苏赫拉布断送,
他乃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勇士英雄。
萨姆、古尔沙斯布格乌都略逊一筹,
他有大丈夫气概比他们高出一头。
我该怎么办,怎么通知他的母亲,
我该派什么人去给她送信。
我有什么可说?因何把他无辜残杀,
为什么断送了他的锦绣年华?
天下哪个父亲竟如此狠心,
理应众口谴责我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世界上有谁把儿子生命断送,
他聪明勇敢是盖世的英雄。
他的外祖父乃是一国高贵的国君,
我有何面目去见公主,他的母亲。
人人都会齐声咒骂我这萨姆后人,
骂我不近人情责我做事心狠。
谁能承想你这名门贵族的后代,
你身躯高大有如挺拔的翠柏,
居然率领千军万马前来出征,
使我光明日月顿时晦暗不明。
他吩咐人们取一块皇家织锦,
覆盖死去儿子的尸身。
他兴兵前来心想的是城池与宝座,
但得到的却是一具狭小的棺椁。
人们从战场把棺材抬起,
直奔鲁斯塔姆扎营的营地。
大营中点燃了一堆熊熊烈火,
上上下下都为这事而悲痛难过。
……
【作品鉴赏】《王书》是以歌颂英雄业绩为主的一部英雄史诗。作者刻意描绘出英雄战斗生活里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战斗与飨宴。战斗指单独决斗、搏斗、交战,乃至于开战前的准备、预习(尚武的娱乐、游戏、狩猎),飨宴则为交战后理应享受的休憩。因此,史诗中既有鏖战正酣的场面,也有歌舞升平的情景;既有罗曼蒂克情调的故事与插曲,也有关于华筵宴乐、自然景色、飞禽走兽、各色人等,以及风俗习惯、人物对话与书信往还的描写。甚至于我国的丝绸、织锦,作者也都作过十分精彩的描绘。史诗中惟妙惟肖、绘影绘神的重叠与大量的借喻、意象,也都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抒情诗片断,写得既富有哲理玄思,而又温情脉脉,感人良深,极富艺术感染力。尽管描述战斗场面时题材的重复、情景的相似、模式的刻板,往往在所难免,但《王书》在诗人笔下却不是千篇一律,永远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赋予新颖的不同特色,使之栩栩如生。比如,描写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伊斯方迪亚尔、埃什凯布斯、阿甫拉西雅布搏斗的场面,不仅各具个性,绝不雷同,而且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特别是诗人一写到千军万马、浴血鏖战的场面,真可以说绘声绘色,呼之欲出。其气势之悲壮,声调之高亢,堪与荷马《伊利昂纪》相媲美。西方历来将《王书》称为《东方伊利昂纪》,绝不是溢美之词。
此外,诗人还描绘了现实生活里各个不同层面。比如,爱情就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叙述英雄传说时,富有罗曼蒂克情调的插曲,有时好象偶尔交织到情节网络中去(如巴赫拉姆·古尔的一些历险故事),有时则有机地跟故事情节的发展揉合在一起(如鲁斯塔姆与塔赫米娜公主的幽会,库思老与希琳的爱恋传说)。除了勇士传说部分里那些短小故事(有时如同微型细密画、工笔画)以外,《王书》里还不时插入一些篇幅较大亦可独立成章的爱情传奇故事。诗人笔下这些所谓“诗体中写传说故事”,曾经给后代诗人尼扎米等的长篇爱情传奇诗歌佳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王书》里还运用了许多夹叙夹议的手法,即所谓抒情性的插话(亦称抒情独白)。从内容上看,多种多样,而又浑然天成,堪称史诗中的佳句。这些抒情独白也成为《王书》艺术特色之一,大致可分成几类:首先是与史诗叙述的故事有关,其次是一些醒世名言,寓有深邃哲理或说教意味,如:“我反复思量我苦苦寻觅,/寻觅思量也悟不透人情世道。/一个人行为不轨但命运亨通,/世道命运都助他作恶行凶。/一个人循规蹈矩毕生善良,/但却遭灾难得不到好的下场。/这也无需悲痛心头切莫笼罩烦愁,/世事无常不值得世人为之担忧。”最后则是纯属诗人直抒胸臆的一些心声。
善(奥尔穆兹德)与恶(阿赫利曼)两源之间的永恒斗争的思想,是《王书》里贯彻始终的一根主线。源自琐罗亚斯德教经典的善与恶的斗争,在诗人笔下是活灵活现和多姿多彩的。在《王书》神话传说部分里,先写与恶神阿赫利曼及其同伙搏斗,后写与阿赫利曼的化身反抗善的国家(伊朗)的蛇王查哈克搏斗周旋。善与恶的斗争思想,在《王书》里诸如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等著名的悲剧里得到了最深刻、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史诗中还有两种思想交织在一起,一种是令人感到必遭灭亡亘古不变的命数,亦即无能为力的宿命论,另一种则是诗人宣扬的封建王权正统世袭的思想。在诗人笔下,从凯尤马尔斯到末代君主伊嗣侯,所有伊朗君主出于同一个皇家族系,个个都是蒙受至高无上的耶兹丹(上帝)垂爱头顶具有“光轮”的君主。从这个意义上说,《王书》既是“波斯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波斯封建贵族的百科全书”。
《王书》中精彩的故事有20个以上,只有前述伊拉治等4个故事是悲剧。远在中世纪,诗人率先探索悲剧艺术并取得可贵的成就,这对匮乏悲剧的古代东方文学来说实属罕见。姑以苏赫拉布故事为例,它完全呈现出最佳的悲剧情节模式,不仅发展脉络清晰而富于层次感,具有一个完美的悲剧式布局,而且从人物形象、人物归宿和矛盾冲突的把握上也都体现了强烈的悲剧精神,可以说是地地道道一出永远动人心弦的悲剧,即使在掩卷之后,仍有谏果回甘之感。当鲁斯塔姆与其不认得的亲儿子在沙场初次交锋,父亲忧愁满怀,儿子痛苦难言之际,诗人当即插话哀叹:“世界啊,你的安排是多么地令人可畏,/你亲手缔造的东西,又由你亲手破坏!”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难怪引起西方大诗人共鸣与赞叹,歌德据此写下了激动人心的诗篇;英、俄两国大诗人威廉·琼斯(1746—1794)、马修·阿诺德(1822—1888)与茹科夫斯基也都竞相仿效,各自写出了震摄人心的同名剧本与长篇叙事诗,在西方诗坛上大放异彩,这在东西方文学交流史上确实也是罕见的。
菲尔多西笔下的艺术意象是惊人的丰富多彩。作者特别喜爱明亮的色彩,富丽的织物,芳香的鲜花,以及闪闪发光的珍宝,令人感到命乖运蹇的诗人的想象力,竟是如此惊人的生动、鲜明。从《王书》里可以看到,大凡伊朗国王的统治领域都非常辽阔,上自月亮,下至鱼鳖,或是所有不同气候的地区,都得听从他的使唤。陛下大军浩浩荡荡,从大山延伸到大山,从大海延伸到大海。武士们的头可以碰撞着太阳或土星。武士们本身俨然有如大山、雄狮、巨象、凶豹与鳄鱼;他们作战时大吼一声,会把岗峦丘陵夷为平地;他们一使出长矛,会从燧石中间穿透过去。他们宏伟的宫殿与城堡,会把凌空翱翔的雄鹰挡住去路,巍颤颤地耸入霄汉,同天上的星星喁喁私语。诗人特别喜欢采用夸张的手法,写鲁斯塔姆威武惊人的气概,几乎写得有些“神”了:“当你一挥手舞动着你的棒锤,/你就叫威武的狮子惊心丧胆。/苍鹰一见到你手持弯弓,/猎物马上从鹰爪下坠落。/你的箭矢,叫巨鲸立时毙倒,/你的套索,使猛虎就擒难逃。/当你的巨掌猛然投入搏斗/云端里号啕大哭,洒下鲜血。”偌大的军队蜂拥而至,有如蝗虫与蚂蚁,甚至连蚊蚋都无法从他们身边挨挤过去。两军对峙时的战场,乃至于整个世界,简直有如一片苍茫的大海,或是一道血污的大河,或是血流遍地,好似一朵郁金香。猛虎跨骑在一头大象上,正在撕裂一条鳄鱼——这一意象是在说明:此刻有一个武士正在挥舞他的利剑。武士们手中的利剑,坚韧得有如金刚钻,而锐不可当的长矛,可以使大地削平为芦苇茬地。一匹神马目光锐利,在夜里看得见20多里地以外黑布头上一只蚂蚁的足迹。迅捷的行动,往往比喻为火,或火神阿札加沙斯普,常常相当于闪电、疾风、烟雾,或者尘土。特别是尘土这个形象在《王书》中简直无处不在,比如,在描写比武、战斗、单人搏斗等细节场面时,天空、太阳、月亮,以及天上诸星辰,据说刹那间都变成靛青或黑檀木,或者说全被遮盖住了,或者说正午时分蓦然间变成一片黑暗——这些比喻,指的都是尘土。这类比喻说法,诗人是经常使用的,借以表明:千军万马已踏上征途,或者即将投入战斗,等等。诗人将水比做朋友和心爱之物。比如说,史诗中有一个国王曾经这样说过:“哪儿有土地和水,哪儿就有我的金银财宝。”诗人将某人做事深受圣哲贤俊赞扬而感到的欢快欣慰之情,比喻为在自己的沟渠里看到了满溢出来的水。由此衍生出来的,使波斯人赏心悦目的,还不是蔚蓝色的天空,而是云幕低垂的天空,所以,春天,连同她那密布阴云和阵阵雷雨、百花争妍和嫩绿草茵——就是波斯人最心爱的季节。欢悦的或健康的脸颊,在诗人笔下就好像蔷薇、玫瑰、郁金香、石榴花,或有如南欧紫荆树上盛开的花朵;而恐惧时或狂怒时的面孔,就象素馨花、胡卢巴或香松树脂那样煞白。人们在暴怒时或惧怕时,身子颤抖就象一棵柳树那样,心肝充血,脉搏猛跳,血液也如同在沸腾一般。美人儿在低泣时,水仙一般的泪珠沾湿了蔷薇似的双颊。人们的身躯好比柏树(它富有象征意义,既是墓前所植的,又是代表死后哀荣的一种树木),不然就象柚木树。到了耄耋之年,枝干挺拔的柏树就弯曲了。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就像是果实早熟累累满枝的一棵幼树。另外,诗人常常用亲手栽树的比喻来表示复仇决心或则因果报应,有如下诗句:“让我们复仇之树开满了花朵,/用你们的血去冲洗满树花果!/你亲手栽下的树已抽叶发枝,/如今,你胸前堆满了累累果实!”总之,《王书》中的想象丰富的比喻确实很多,并对后世诸如海亚姆等大诗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书》是古代波斯诗歌宝库中之瑰宝,也是波斯封建文学中文人撰著最早的一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历经悠悠千载,它始终永葆着旺盛的生命力。虽然东方诗人常有选取同一题材再三进行加工的传统,但纵观波斯文学史,无人胆敢与菲尔多西试比高低,这至少可以说《王书》在艺术上已臻于完美境界,令后人望而却步。
《王书》是波斯语言的宝库,它的语言迄今仍是文学的达里波斯语的典范。《王书》里大量诗句都已成为伊朗的谚语、箴言和口头禅,为波斯语系人们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所以,研究波斯语系,不可不读《王书》,为此,国外专门编纂了《王书》词典。菲尔多西的语言风格,概括地说,简洁洗炼,富于表现力与音乐感。比如:“智者啊,劳动中就有宝。/谁不劳动,就得不到宝。”“强大的常常是有知识的人,/有了知识,老人的心变年轻。”“千万轻敌不得,要时刻手握宝刀,/尽管敌人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直至今日,伊朗与中亚、西亚各地仍有说书人与行吟艺人在演唱《王书》,其中有不少诗章,特别激昂慷慨,音调铿锵,能触发广大听众的爱国热忱与民族意识,“重振伊朗人的民族尊严与自信”。所以,伊朗历史上每当外族入侵时,人们常常朗诵《王书》中的一些诗章,为出征御敌的将士壮行。正如诗人本人预言《王书》中语言的巨大力量:“三十年来我不辞辛劳,/用波斯语拯救了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