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断疑生信·明出世意》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①,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②。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③,所谓劫浊④、烦恼浊⑤、众生浊⑥、见浊⑦、命浊⑧。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⑨,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⑩。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⑪,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⑫,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⑬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⑭,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⑮。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⑯。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⑰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沈水,
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𨱎石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⑱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⑲,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⑳,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
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
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
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舍利弗当知!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喜称南无㉑佛。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柰㉒,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㉓说。
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志求佛道者,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为说佛慧故,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花。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
以五浊恶世,但乐著诸欲,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注释】
①优昙钵华:花名。译曰灵瑞,瑞应。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干高丈余,此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平常无花而结实,花则三千年一开,开时仅一现,故经中以此比喻极为希有难得之物。 ② 一切种智:佛三智之一。佛智知一切种种之法,名为一切种智。又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 ③ 五浊恶世:即充满五种浑浊不清之法的丑恶世界。五浊,又名五滓,五浑等,包括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④ 劫浊:五浊之一,言时之浊乱,指五浊中烦恼浊等四浊兴起之时。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命亦随着百年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一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名劫浊。 ⑤ 烦恼浊:五浊之一,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无爱无憎等诸善行丧尽,贪瞋嫉悭等诸烦恼极度盛行,最下不净,名烦恼浊。 ⑥ 众生浊:五浊之一,谓众生多诸蔽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资质低劣,心钝体弱,苦多福少,是名众生浊。 ⑦ 见浊:五浊之一,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至末世,众生之邪见更盛,浊乱世间,如有见无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也。 ⑧ 命浊:五浊之一,谓至末世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憔悴,而寿命短缩,乃至十岁,是为烦恼与邪见之结果。 ⑨ 欲性:众生种种之欲望为其本性,佛说法必随此欲性。或者可以解释为众生的种种欲望和不同根性。 ⑩ 优波提舍经: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经文,即名“论议经”。 ⑪ 九部法:部即部类,指九类不同的经典,有大乘九部和小乘九部之说,皆出自《大智度论》。 ⑫ 五欲:有两种解释。(1)色声香味触,能起人贪欲之心,故称欲。(2)又指财、色、名、食、睡五欲。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⑬ 六趣: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或者六道,包括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这六道区别于十法界中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被称为六凡,此中众生皆受生死缠缚,《涅槃经》二十五曰:“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⑭ 六十二:即六十二见。是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本,但诸经中有数种异说。 ⑮ 法相:指诸法所具本质的相状(体相),即事物的差别相、特征,如事物的相状、名称、概念等。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 ⑯ 第一义:指至高无上的义理或彻底圆满的真理,亦即非空非有、真空妙有的中道至理。 ⑰ 舍利:即舍利子,又译为灵骨,或坚固子,乃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 ⑱ 百福庄严: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尚须一百个大劫来种召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都要修一百种福才能感得,即以一百福业来庄严一相,所以说“百福庄严”。 ⑲ 无漏智:指三乘人离诸烦恼的清净智,此智有断惑证真的功用。 ⑳ 法门:法者,如来所说为世之法则,一切圣人以此为入道之通处,所以叫门。法门就是指如来说诸妙法,开解脱门,普令一切有情,皆得出离生死苦趣,而入解脱清净之域的种种方法和途径。 ㉑南无: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 ㉒波罗柰:国名。译作江绕,因为此处在恒河之流域。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处,为佛教圣地之一。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此城东北十余里之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四谛法轮之处。 ㉓五比丘: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皆为佛之姻戚: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此皆梵音,依次义译为火器、调马、走汽、大名和小贤。
【译文】
这时,世尊告诉舍利说:“你已连续三次恳切请求,我怎好不说呢?现在,你就洗耳恭听,仔细思考,我将为你们分别解说。”
就在如来佛说这话时,法会中有部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约五千人立即从其座位上站起来,对佛行礼之后,退出法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前世种下的罪恶之根太深重了,这些人福薄慧浅,毛病很多,尤其是骄傲自满,他们本来没有得到上人法,却说自己已经得到;本来还没有证得某种果位,却自认为已经证得。这些人有如此的过失,所以他们又坐不住了,看来,他们是无缘听法华经的。对此,世尊默然而不加制止。接着,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现在留下的已不再有碎枝杂叶,全是有善根,有真纯信心的人,舍利弗,这些傲慢浅薄的人走了也好,你们喜欢听,我就为你们说吧。”
舍利弗连忙说:“太好了!世尊,我们非常喜欢听您说法。”
佛告诉舍利弗说:“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听到的,只有在各种条件成熟时,诸佛如来才宣示它于众生,就好比优昙钵花一样,只是到了一定时间才开放。舍利弗,你们这些人应当相信佛所说的教法,佛说的一切话语都是真实不虚的。舍利弗,诸佛为了显示真实的法旨而以一种权宜之法随机施教,因人说法,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为什么呢?多少年来,我一直以种种方便法和因缘法,并举出许多譬喻的言辞来演说诸法。这种法不是一般的认识所能理解的,只有诸佛才知道这种法的奥妙。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所有的佛都只是为着一件大事才出现于世的。舍利弗,怎样理解诸佛只是为着一件大事才出现于世呢?诸佛见众生为无明所缚,生生死死,轮回受苦不得解脱,为了使众生打开佛知、佛见之门,从而剔除愚昧,洞明诸法实相,证到清净的果位。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给众生指示佛知、佛见,使他们明白人人都有佛知、佛见,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使众生觉悟自身本有的佛知、佛见,使他们内心深处真正领受,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使众生实际证入佛知、佛见,从而证得佛果,最终解脱,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舍利弗,这就是诸佛因为一件大事的缘故才出现于世的道理。可见,所谓大事因缘,实际上就是欲令众生开示、觉悟,入佛知、佛见,从而了脱生死,离苦解脱。”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对舍利弗说:“诸佛如来只是教化,让他们明白,所有一切作为常常就为着这一件事,即唯以佛知、佛见,开示、觉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佛仅仅以唯一的佛乘来为众生说法,除此佛乘之外,再没有其他什么乘了,既无所谓大、小二乘,也无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舍利弗,所有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都是如此,只有唯一的乘,而无其他的乘。舍利弗,过去世中的诸佛以无数方便权宜之法,通过种种因缘果报、各类譬喻、美妙的言辞等为众生演说了一系列佛法。这些佛法无论是以小乘、大乘,还是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形式出现,佛的本怀只是为了演说这唯一的佛乘。众生跟从诸佛听法修习,最终将获得一切种智,即唯佛具有的中道智慧。舍利弗,未来世中的诸佛,他们出世之后,也将以无数方便之法,借助于种种因缘、种种譬喻以及美妙的言辞,为众生演说一系列佛法。这些佛法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说明唯一的佛乘。未来世中的众生随佛听法,最终也将证得无所不知的一切种智,从而成佛解脱。舍利弗,现在世中的十方无数佛国中,所有的佛都在饶益众生,使众生得到安稳和快乐。这些佛也是以无量方便之法,利用各种因缘、譬喻和言辞为众生演讲各类佛法。这些佛法都是围绕着唯一的佛乘而展开的。十方世界的众生听佛说法,终将获得佛的无上圣智。舍利弗,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佛的宗旨就是教化菩萨,欲以佛的知见指示众生,欲以佛的知见觉悟众生,欲使众生证得佛的知见,从而得到佛的圣智,达到佛的果位。”
“舍利弗,我如今也是这样。我深知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欲望已深刻地植根在众生的心念之中,所以,我便随顺众生的本性,用各种因缘果报、譬喻故事及其他各种方便之力为他们说法。舍利弗,我这样教化众生,也都是为了使他们理解唯一的佛乘,从而最终获证无所不知的佛智,达到佛的境地。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且没有二乘之分,更何况还有什么三乘呢?舍利弗,诸佛出现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是指劫浊,即整个世代灾难不断;烦恼浊,即众生充满贪欲、恼怒、愚痴等各种烦恼;众生浊,即众生不信善恶报应,不持禁戒,而受众苦;见浊,即众生持邪恶或错误的见解,佛教正法日益衰落;命浊,即众生因作恶业,寿命极短。所以说,舍利弗,当劫浊大乱时,众生的罪垢非常严重,悭吝、贪婪、嫉妒,从而种下了不善之根。所以,诸佛便以其方便之力,分别讲三种佛法,以逐渐引导他们归入佛乘。舍利弗,如果我的弟子有人说自己是阿罗汉、辟支佛,但却不闻不知诸佛如来方便法门教化菩萨证入佛果的微妙之法,那么,他们便不是佛的弟子,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另外,舍利弗,这些比丘、比丘尼自认为已证得阿罗汉果,已处在最后一次轮回果报之身,以后将不再轮回转生,将证入究竟的涅槃,所以,这些人便不再发心追求无上圣智了。要知道这种人都是些骄傲无知之徒。为什么呢?如果有的比丘的确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但他们却不信这部妙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在佛灭度后,众生面前没有佛。为什么呢?因为佛灭度后,像《妙法莲华经》这样的经典,很难找到能受持、读诵、理解义趣的人。如果能遇到其他的佛,那么,对于《妙法莲华经》中的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会明白了解。舍利弗,你们应当专心一意地信仰、理解、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所说的话语没有虚妄不实的,没有其他什么乘,只有唯一的佛乘。”
这时,世尊想再说一遍刚才的意思,于是以偈颂形式说道:
“比丘、比丘尼中有些傲慢浅薄的人,优婆夷中也有这样的人,包括优婆夷中的那些狐疑不信者,这四类人一共有五千人。他们持戒不严,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而且还护着自己的毛病。这些小智之人已经出去了,他们是大众之中的糟粕,因惧怕佛的威仪和德行,所以才离开了。这些人福薄德寡,不能信受这样的妙法。现在留在法会中的人已没有碎枝残叶,全是真实的具有大乘根器的人。舍利弗善于听闻诸佛所得之法。诸佛的教法是以无量的方便之力而为众生随机演说的。每个众生心里所想,他们各种各样的行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和根性,他们前生所造的善业和恶业,这一切,如来佛全都知道,因此,佛就用种种因缘法、譬喻法、并使用一些美妙恰当的言辞来为众生讲经说道,以使所有听法者都能心领神会,欣然接受。也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说法生涯中,佛曾说过各种形式的法,有时说长行直述的契经即修多罗,有时就每句字数固定的偈颂即伽陀,有时说弟子们前世因缘的本事,有时说自己前世因缘的本生,有时说佛显现种种神通的希有之事,即未曾有,有时说各种因缘,有时说各种譬喻,有时说重宣契经教义的重颂即祇夜,有时说阐释佛法意义的论议即优婆提舍,那些愚钝的人眼光短浅,看不到大乘佛法的微妙旨趣,只喜欢小乘之法,这些人看不透生死,贪著于人生。他们过去在无量个佛面前未曾修行深奥微妙的佛道,所以,生生世世遭受诸苦,心恼意乱,无由解脱。对于这些人,我就讲说涅槃解脱之法,先将他们从生死贪著之中解放出来。通过这种随宜施教的权且之策,引导他们逐步证入无上圣智。过去,我从来没有明确说过你们这些人都会成佛果。之所以没有这样说,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今天正是时候,我决定要说大乘的妙法。
我这九部法门,都是随顺众生的根性和各种机缘而说的,最终目的都是引导众生归入大乘佛法,因此我今天才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其实,有许多佛弟子本来已具备了大乘的根基,他们心地清净,性情柔和,头脑聪明。这部分人已在无量个佛那里修行过深奥微妙的佛道。今天,我就为这一类人说此大乘经典,并为他们授记:这些人来世必将成佛。由于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敬慕佛,多少年来一直严持净戒,所以,一旦听说自己也将成佛,他们肯定会充满欢乐的。佛深知此类众生的思想和修行,所以才为其讲说大乘无上法门。无论是小乘声闻弟子,还是大乘菩萨弟子,只要听了我的这次说法,甚至只听了一句偈颂,他们将来都会毫无疑问地成佛的无上果位。
在十方所有的佛国世界之中,只有唯一的佛乘之法,没有大小乘之分,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别,除过佛的各种权宜方便说法之外。不过,佛的这些权宜法门仅仅是以假借的名言概念来引导众生修证佛智佛慧的。为了宣说佛的智慧,诸佛出现于世,只有这件事是真实,其他如二乘或者三乘等都不是真的,只能算作方便权巧的法门。可是诸佛终究并不是以小乘之法济度众生。佛本身就住在大乘法中,与其所证得和无上妙法融为一体。所以说,佛是用最深的定力和最高的智慧武装起来的,佛也是用这种无上的佛法来救度众生的。佛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的佛道,即大乘的平等之法,所以,我如果还以小乘之法教化众生,即使是一人,便算我堕于悭吝与贪婪,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如果有人信仰佛法,皈依于佛,佛就会以诚相待,绝不欺诳,也没有任何贪婪、嫉妒之意,佛将谆谆教化,使其断除恶业,一心向善。所以,佛是最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人,他能于十方世界中泰然自居,毫无畏惧。我释迦牟尼佛以各种殊妙的相状庄严自身,我的光明已照遍一切世间,引起无量众生对佛的尊崇,这都是为了今天演说微妙的实相法印。舍利弗,你知道我的本意,我早已立下誓愿,要使一切众生证成佛果,与我毫无不同之处。昔日的誓愿如今已付诸实施,即教化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证得入佛道。
如果我遇着众生,全讲些高深无上的佛道,那么,没有智慧的人便会思想混乱,迷惑不明,所以,也就不会信奉。我知道这些众生未曾修行善业,没有种下善根,他们贪著于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愚痴爱恋,穷追不舍,从而产生了种种烦恼。由于贪著于五欲,造下了无尽的恶业,所以他们总是轮回转生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或是在整个六种轮回之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备受诸苦的煎熬。受孕胞胎,生微末之形,今世出牛胎,下生入马腹,今生张家子,来世李家女,生生世世,轮回不息。功德微薄、福业很少的人总是要受各种痛苦的逼迫。这些人已陷入邪见的密林之中,他们或执著于有,或执著于无,坚持此等错误的观点,其数共有六十二种之多。这六十二种观点全是荒谬不实之法,可他们却坚定信受,不愿放弃。还有,他们傲慢自大,善于谄媚奉承,不正直坦率,心地不诚实。这些人于千万亿劫之中,连佛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也从没有听闻过真正的法义,所以说,这类人的确难以度化。
舍利弗,由于这些人福慧太浅,邪见太深。所以,我便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权宜之法,给他们讲断除诸苦的办法,为他们指示出清净妙乐的涅槃解脱境界。我虽然为他们说涅槃寂灭之法,但这只是权巧方便之计,并非究竟真实的寂灭之法。其实,任何东西本来就是自性空无,寂灭无实的。佛弟子只要依佛的教法修行,循序渐进,回小向大,必然会体悟到一切非真,本自寂灭的实相妙法,所以,他们终将在未来的世代里证果成佛。
我通过方便权巧之力,为众生开示三乘法门,虽然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区分,但从本质上讲,所有的佛都只是说一乘的道法。说三乘之权教,是为显示一乘之实教,从开始的三乘必将会归于一乘。所以,今天在座的所有大众皆应该消除疑惑,要知道,诸佛的话语没有两样,他们所说之法只是一乘而无二乘。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曾有过无量无数的佛相继灭度,其种类成千上亿,多得不可思量。所有这些佛都通过各种因缘法、譬喻法等许多方便法门为众生演说佛法,引导他们体悟真实之法相。这些佛其实讲的都是一乘佛法,他们相继教化无量无数众生,使其最终证入佛道。这些大圣之主的佛知道一切世间的天众、人众等各类众生内心深处的各种欲念,所以才随宜巧设种种方便法门,借此来显出第一义的佛乘。
如果有这样一类众生,他们在过去生中,曾遇到过许多佛,只要他们能听闻佛法,并依法修行,即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如此修持六度万行,增长福业慧根,那么,这些众生都已经走上了成佛之道。诸佛灭度之后,如果有人怀着纯善温软之心,修习正法,日积月累,功德圆满,那么,这些众生都已经走上了成佛之道。诸佛灭度之后,那些供养佛舍利的人,修建起成千上万个佛塔,并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玫瑰、珍珠等清净庄严的宝物进行全面的妆饰,同时,还用铰链庄严诸塔。或者有人建造石庙,用栴檀香及沈水香恭敬供养,或者以香木及其他木材和砖瓦泥土等盖佛庙,或者在旷野之中,积土成一座佛庙,或者小孩子玩耍时,聚沙为佛塔等,像这样的人,都已走上成佛之道。如果有人要为佛树立形象,用种种不同的材料雕刻成佛像,这些人皆已证成佛道了。或者以七种宝物,石、赤铜、白铜、白蜡、铅、锡、铁、木、泥、胶漆布等作成佛像,他们都已走上了成佛之道。如果有人彩画佛像,将佛像画得非常圆满庄严,这些人无论是自己画,还是请别人画,他们都已走上了成佛之道。甚至小孩子玩耍时,用草、树枝、笔或者指甲等画作佛像,这类人渐渐积累功德,具备大悲之心,从而最终证成佛果,并在佛位上教化菩萨,度脱无量众生。
如果有人在塔庙之中,面对佛的庄严宝像或画像,以鲜花、诸香、宝幡、宝盖等恭敬地进行供养;或者请人演奏音乐,如击鼓,吹奏长角、贝螺、笙箫、竹笛、箜篌,弹琴、琵琶,敲打铙钹,等等,将所有这些美妙的音乐全用来供养佛;或者以欢快喜悦的心情,歌唱梵音,赞颂佛的德行,甚至只唱了一微小的声音,像这样的人都已走上了成佛之道。有的人定力不足,心常散乱,这类人如果能在佛像面前,用甚至一朵花进行供养,那么,他们将慢慢地见到无数个佛。或者有人以礼拜、合掌,甚至只举一手或稍微低一低头等方式供养佛像,他们也会逐渐见到无数个佛。这些由最初的一念发心,渐积功德直到得见无数佛的修行者,自然而然地证成至高无上的佛道,并广行教化,度脱无数的众生,使他们都进入无余涅槃的解脱彼岸,就像薪尽火灭一样,永远解除众生的痛苦。另外,如果有人精神散乱,但只要能到塔庙中念一声“南无佛”,他们最终皆可证成佛的无上圣道,因为,万德圆融始于一念,这最初一念所种的佛因,将来必定会得佛果。
如果有人在过去世当中,无论是过去诸佛在世时,还是灭度后,只要能听到《妙法莲华经》这样的佛法,那么,他们就都已走上了成佛之道。未来世中的佛有无数之多,这些佛也都是通过方便法门来说法的。任何时代,任何世界的佛都以无量无数的权宜方便之法,演说权教,显示实教,引导众生逐渐证入佛的清净圣智。所以,只要听过佛的说法,就没有不成佛的。一切佛当初的誓愿都是,不但自己要修行佛道,而且还要让所有的众生也都来修行他们所修行的佛道,并最终证得这种无上的佛道。未来世中的诸佛有百千上亿的法门,但无论有多少方便法门,其最真实的法只有一乘法。十方诸佛都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他们了知诸法本无自性,不过佛种种的法门是从缘而生起的,所以,为这一乘的佛教,才显说其他的各种教门,如藏教、通教、别教等。这种一乘佛法所住的法位总是在世间,不能离开世间去追求这种无上的佛法。我释迦牟尼佛在菩提道场成佛以后,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如今我作为你们的导师,便用世间的种种方便法门来阐释这种微妙的一乘佛法。
天上和人间所一致恭敬供养的佛,在现世的十方之中足有恒河沙数那么众多。所有这一切的佛为了使众生得到安稳,故而出现于世,他们也都在讲说这部《妙法莲华经》。这些佛都知道最彻底、最圆满的寂灭之法,知道万法寂灭的实相妙义,可是他们若一开始就讲这种至高无上的实相妙理,就不会有人明白,于是他们便以方便之力,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道法,当然,这一切方便法门,究其真实,都是为了显示唯一的佛乘,使所有众生最终都能成佛,从而获得至高无上的解脱。佛知道众生的一切行为,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前生所习染的各种业果,也知道众生欲望、本性及其精进之力,还知道众生的天赋聪慧或愚钝,所以,佛便以各种因缘、各种譬喻和各种不同的言辞,随顺众生的各种不同根性、不同状况而应机说法,方便教化。
今天,我也是如此,为了使众生获得安乐隐逸,以各种各样的法门宣示佛道。我以佛的无上智慧之力,深知众生的各种欲望和本性。所以,我才通过各种权宜之法为众生演说各类法门,以使他们都能法喜充满,欣然奉行。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以佛眼观看,看见天上、人间、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之中的所有众生,他们不懂佛法,不修正业,所以毫无智慧,是真真正正的穷困者。一旦进入这种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险恶之道,就必然会相继轮回转生,世世受苦,绵绵不绝。因为众生为无明所缚,个个深深地执著于钱财、美色、名誉、饮食、睡眠等俗世之欲,无休止地追求眼、耳、鼻、舌、身对色、声、香、味、触五境的快感,就像牦牛贪爱其尾巴一样,由于贪爱的缘故,自我蒙蔽,犹如黑暗之中的盲者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他们也不去寻找威力无比、能救拔一切苦难的如来佛,也不求佛为他们指示断除苦难的方法。如此一来,这些众生便越来越深陷于各种错谬观点之中而不能自拔。痛苦中煎熬的众生要想舍弃他们的苦根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佛看到这些尚在苦海里沉浮又无出期的苦难众生,便产生了大慈大悲的愿力,发誓要救度这些可怜的受苦者。
我最初成佛坐在道场的时候,在菩提树下静静观察,有时也绕着树漫步,整整二十一天,我都在不停地考虑如何救度众生的问题。我所得到的智慧,微妙难测,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智慧。可是众生的根基却非常愚钝,他们迷于眼前的欲乐,不知自己的愚痴。像这些没有智慧如同盲人一般的众生,我如何去度化他们呢?这时,色界天的大梵天王、忉利天的帝释天王、守护世界四大天王、住在色界之顶的大自在天王,还有其他许多天神以及各天王的眷属千万之众都来到我的面前,恭恭敬敬地合掌致礼,恳请我讲说佛法。我心中暗想,假若我只称赞、演说唯一的佛乘,而不说那些浅显易懂的小乘方便法门,那么这些沉沦苦海之中,根性愚钝的众生是不会皈信这种高深的佛法的。而且,由于他们不信此法,甚至会造成极大的罪过,将来反而更惨,会轮回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这么说来,我宁愿不说这种微妙的佛法,还不如赶快进入涅槃,不要在世间说什么法了。
忽然,我想起过去世中的诸佛及其所施行的方便之力,由此使我意识到,我今日所证得的无上佛道之法,也应该通过三乘法门演释。当我这么思考时,十方诸佛一下子都显现在我的面前,他们用佛的清净梵音安慰我说:“太好了!释迦文佛!你真不愧是世间第一个大导师,你获得了这种无上的妙道,并依照佛的办法,运用权巧方便的力量,为众生分别讲说。我们十方佛也都得到了这种最微妙的第一法,因为众生根性的缘故,我们分说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法门。愚钝无知的人喜欢小乘之法,他们不相信自己还能成佛,所以,只能用权巧方便的法门,分别讲说初果、二果、三果和四果阿罗汉等声闻果位以及缘觉果位,菩萨果位、直至佛的果位。虽然说了三乘法门,但实际上乃是为教化菩萨修行终极的佛乘法门。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当我听见十方诸佛上述极其清净微妙的声音时,我立即口称“南无诸佛”,心中又这样想:我现身于这个娑婆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污浊和罪恶的世界。诸佛刚才说得很对,我也应该像他们那样,以各种方便法门教化众生。我这样想过之后,便立即前往波罗柰国的鹿野苑,最初随我修行的那五位侍者至今依然在此修道。我所证悟的佛法是微妙的实相之法,在这种道法里面,一切事物和现象,一切名言和概念都是寂灭无实、性空假有的。这种实相寂灭之法只可理会,不可言传。于是,我便以方便之力,假设了四谛、八正道等种种权宜法门,为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位最早的比丘讲经说法,这就叫作转法轮。我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众生指出了一种妙乐寂静的涅槃境界,从此便有了涅槃之音,有了阿罗汉之名,有了苦、集、灭、道等各种法和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各种僧的相互差别之名。我从久远劫修持佛道以来,就一直称赞这种涅槃解脱之法。众生若能证得涅槃的妙理,就会永远断除人生的各种痛苦,所以,过去我常常给你们说这种法。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看见佛弟子中立志追求佛道的人足有无量千万亿之众,他们都怀着极其恭敬的心情,来到佛的所在地。这些人过去曾在其他诸佛那里听闻过佛用方便法门所说的法。鉴于这种情况,我又在想,如来佛之所以出现于尘世,乃是为了演说佛所证悟的无上妙慧。今天,正是说此佛慧的时候。舍利弗,你应当知道,那些诸根愚钝少有智慧的人,不仅贪著于事事物物的相状,而且自以为是,轻浮傲慢,他们是不会信受这部大乘之法的。现在,这些愚痴傲慢的人都已退出法会了,所以,我已欣喜无畏,在这些菩萨之中,就应该径直舍弃权宜的方便法门,而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截了当地讲说至高无上的佛道。我相信,在座的菩萨们听了这部大乘之法后,笼罩在他们心头的一切疑虑将消除无余,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罗汉也将与所有菩萨一样,全部证成佛果。
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说法仪式一样,我今天也说唯一佛乘、更无余乘这种毫无分别的微妙之法。诸佛出现于世是非常难以遇到的,往往要经过极其久远的年代才能碰到一佛出世。即使佛出现于世,但要碰到佛说这部《妙法莲华经》也是非常难得的。就是等无量无数劫这么漫长的时间,要听到这部无上之法也是很困难的。即使佛开始讲这部法,而真正能听到的人,也是极其难得。就像优昙花那样名贵而难得一见,无论天上诸神还是地上人类,都非常喜欢这种花,可它非到一定时候,是绝不会开放的。如果有人听了这部《妙法莲华经》之后,欢喜赞扬,甚至只说出一句称赞的话,这也算是已经供养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中的一切佛,这些人是比优昙花更难得、更可贵的。所以,在座诸位能听闻如此妙法,真乃三生有幸,你们切莫怀疑,切莫犹豫,请相信我释迦牟尼佛是诸法之王,我已得到了无上妙乐的真实智慧。今天我就如实普告参加法会的各位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我只用一乘的佛道来教化一切菩萨。在此一乘佛道里面,没有教化声闻弟子的小乘法,也没有声闻弟子所追求的小乘果位。舍利弗,你们这些佛弟子,无论是声闻众还是菩萨众,都应当知道,这部微妙的《法华经》是三世十方最奥秘、最核心的道法,切莫再生一丝怀疑之心。
诸佛弟子,如今正值五浊恶世,邪见泛滥,贪欲横流,灾祸连绵,污浊不堪。人们只知享乐,欲壑难填。这类迷昧的众生终究是不会追求佛道的。未来世界中的邪恶之人,一旦听闻佛说一乘佛法,肯定会心生疑惑,不能信受,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由此造成无尽的恶业,从而在轮回转生过程中,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但是,也有这么一部分众生,他们面对浊恶的世风,生出惭愧之心,有意改恶从善,追求清净,立志得无上的佛道。对于这部分人,如来佛就应当为他们宣讲、赞颂《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无上道法。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十方诸佛法都是一样的。为适应时代的特性和众生的根性,他们都以亿万种方便法门而随宜说法,因材施教,化导众生。如果众生不随佛修习,是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在座诸位现在都已知道这种真实的妙法了。诸佛是世界的导师,他们都是以方便之力随宜说法,对此,你们不要再有什么疑惑了。现在,你们听了这部《妙法莲华经》,应该生大欢喜心,生难遭遇想。你们也该明白,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佛。
【鉴赏】
佛陀因为对于增上慢人的顾虑三次制止舍利弗,舍利弗又闻法心切,三次祈请佛陀为了大多数善根成熟人的利益宣讲妙法,在舍利弗第三次祈请后佛终于同意了,并开始宣讲微妙难思的大法。第二节是“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佛开始三周说法,第一“说法周”,包括五部分,第二节就是第一部分“正说法”的内容。
“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有长文和重颂两部分,长文分三个步骤,第一是许,佛陀答应讲法。第二,受旨,舍利弗表示愿乐欲闻。第三是正说,这是重中之重,也可以划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四佛章,阐释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权实二智,在这里提出了开示悟入的纲领;其次是释迦章,开示释迦牟尼的权实二智。重颂部分大致与长文结构相似,但内容相对广泛、细腻。
佛陀听许了舍利弗的祈请,同意说法,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会场有五千位弟子离开,不愿听佛说法,这种事是比较少见的,可见佛陀之前的顾虑是必要的,也可以知道《法华经》确实是微妙难思的大法,并非所有人能够听受奉行的。这五千人退席主要是自己内心的我慢,当然应该也理解为是佛的威德让他们退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剩下的听众都是善根成熟,堪受大法的弟子,是纯粹的法器;第二,这五千人看到了佛陀之前的入定、现瑞等,也听闻了略开三显一的教法,给他们栽培了善根,现在离开善根以后还可以继续增长,不会受到毁坏。所以佛在后面说“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亦”,关于这些退席人的身份,可以认为他们并非证果的圣人,因为圣人有解脱知见,自己知道已经获得解脱的智慧,自己到了什么果位应该是清楚的,这一点从后面释迦章中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所说“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中得到证实。
接下来是正说部分,四佛章中先说明诸佛的权实二智,也在这里说明诸佛出世的本意,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智者大师对“一大事因缘”进行了逐字解释,“一”就是诸法实相的真理,表示无差别相;“大”,其性广博,实相之理体性是广博无边无际的;“事”,指诸法实相之理佛来宣扬实相,要觉悟一切众生,所以叫做事。“因”是众生有这样的机感,宿世也有善根,应该接受佛这样的教化了,有这样的机感所以叫做因;“缘”,佛乘机而应,众生的机是可发之机,是可发动的善法,佛就现身到人间来成就,所以叫做缘。而这“一大事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前文已详细解析此处不再展开。
四佛章之后是释迦章,释迦牟尼佛说明自己的开方便和显真实,这里释迦牟尼解释了既然只有一佛乘,为什么诸佛又要开三乘佛法教化众生的理由,就是“举五浊释权”。诸佛出于五浊恶世,环境恶劣,而且众生有业障、烦恼障和报障来障碍圣道,接受一佛乘有困难,所以诸佛和释迦牟尼佛刚开始都要开三乘教化众生。“举五浊释权”之后是“拣伪敦信”,释迦牟尼直接指出批评不相信真实一佛乘法的人,把这些不是真正佛弟子、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的人从真正佛弟子中拣别出来,又劝勉真正的佛子坚信唯一佛乘。重颂部分结构划分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