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法华经《第一节·叹持经人·功深福重》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释义

法华经《第一节·叹持经人·功深福重》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一节·叹持经人·功深福重》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注释】

①如来使:如来的使者,即佛灭后努力弘扬佛法的人。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借对药王菩萨说法之机,告诉法会中的八万大士说:“药王,你看见了吗?参加这次法会的大众中有无量无数的天众、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还有人与非人,还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小乘法的声闻众,有修中乘的辟支佛众,有修大乘追求佛道者,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大众今天都在佛前听闻到《妙法莲华经》的一偈一句,甚至只是在一念间欢喜信受这部经,我都给他们授记,他们均会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智。”

释迦牟尼佛告诉药王菩萨说:“另外,在如来佛灭度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话语,或者一念间欢喜信奉,我也会为他们授无上佛智之记。如果还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记诵、解释阐说或者书写《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其中的一个偈颂,或者有人将此经卷敬视如佛,用各种各样的供具进行供养,如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甚至只是合掌恭敬,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曾在过去生中供养过十万亿个佛,并在这些佛的国土中成就了他们的宏大誓愿。只因为他们怜悯一切众生,所以才转生到人间来。药王,如果有人问哪一类众生在未来世中将会成佛,你就应当为他们指出,是这些人于未来世必将作佛。”

释迦牟尼佛又解释道:“为什么呢?因为,若善男子、善女子对于《法华经》甚至只是其中的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或者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各种各样的供具供养这部经卷,甚至只是合掌礼拜,那么,此人就是一切世间所有众生应该瞻仰尊奉的人,应该受到如同供养佛一样的恭敬供养。你应当知道,这些人就是大菩萨的化身,本已成就了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只因哀悯众生,而发愿生此世间,来广泛演说、分别讲解这部《法华经》。受持一句尚且如此,更何况能全部受持,并以种种供具进行供养,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本已成就了如来佛智,但他们自愿舍弃了这种清净的果报,发愿在我灭度之后,要怜愍受苦众生,故而再转生于这个恶浊的世界,来广泛演说这部《法华经》。如果这些善男子、善女子在我灭度之后,能私下为另外一人讲说《法华经》,甚至只讲一句,当知此人就是如来佛的使者,受如来佛的派遣,执行佛的使命。讲一句尚且如此,更何况在所有大众之中广泛宣传,到处弘扬。”

“药王菩萨,假如有位恶人在某一劫中现身于佛前,他心地不善,经常毁谤辱骂于佛,此人由此而获得的罪业还算轻。可是,如果有人以一句恶言,毁谤讽刺读诵《法华经》的在家人和出家人,那么,此人的罪业就太重了。药王,若有人能读诵《法华经》,你应当知道,此人能得到佛一样的庄严,就好比如来佛将他荷担在肩上,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应该向他致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颂,并以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种种伎乐等人间最上等的供具来供养他,还应用天上的宝花散在他的身上,因为这人就是天上的宝聚,理应受到如此的奉献和供养。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喜欢说法,众生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听他说法,即可最终证得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如来圣智。”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诵偈道:

“如果有人想要进住于至高无上的佛道,成就任运自如的自然智慧,就应当经常殷勤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如果有人想要非常迅速地得到包罗万有、一切圆满的智慧,就应当信受《法华经》,并以此身体力行,精勤修持,同时,还要供养其他一切受持《法华经》的人。凡是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的人,当知他是受佛指使来怜悯关怀受苦众生的。所有能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他们都舍弃了清净无染、美妙极乐的佛国净土,为了怜悯救度受苦众生而自愿转生到人间。你应当知道,这些人都不受业报而生到人间,他们已摆脱了任何业障的束缚,愿意转生到这个恶浊的世界广说这部至高无上的妙法,你们应当以天花、香以及天上的宝物、衣服和天上最妙的宝聚来供养这些说法的人。在我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若有人能受持《妙法莲华经》,人们就应当向他合掌礼拜、恭敬,如同供养世尊一样,用上等菜肴和各种衣服供养这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听到这部《法华经》。如果在未来世中,有人能受持这部经典,这一个人如同是我所派遣到人间来,实行佛所做的事情。”

假如有人在一劫当中,经常怀着邪恶之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无量无尽。可是,如果有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恶言攻击读诵、受持《法华经》的人,这种人由此而获得的罪报比毁谤佛的罪过还要重。假使有人追求成佛之道,故而在长达一劫的时间里,合掌恭敬于我的面前,并以无量无数的偈颂赞叹我、歌颂我,这种人由此将获得无量的功德。假使有人赞美受持《法华经》的人,他的福德善报比合掌赞佛者的福报更大。如果有人在八十亿劫之中,以最妙的眼观之色、耳闻之声,鼻嗅之香、舌品之味、身感之触等来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并在这种供养之后,于很短时间内听听《法华经》,那就应该暗自庆幸自己今天获得了很大的利益。“药王,我现在告诉你,我所说的一切经典,在此诸经之中,《法华经》最为第一。”

【鉴赏】

佛陀为三根弟子授记结束,同时希望能够发心去弘扬此经,所以开始赞叹并劝勉。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叹美能持法人”,包括“明禀道弟子功深福重”和“明授道师功深福重”两部分,前者比较简短,有赞叹佛世弟子和后世弟子两段内容;后者说的较广,有长文和重颂,长文先别明现世和来世之法师的功德,然后总明“逆之得罪”和“顺之得福”的不同。

这一段经文是因为药王菩萨的因缘而宣说的,药王菩萨在《法华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菩萨,后面有专门一品是讲这位菩萨的因缘的。禀道弟子是指现世和来世,听闻《法华经》乃至一句一偈,一念随喜就得功德,他们是受化弟子的身份。授道之师则是能够受持、供养并宣讲《法华经》的人,经文中先别明现世和来世的法师,文中提到的法师有上品师和下品师之别。下品师是指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以及做十种供养的人,这些人的境界已经很高,佛说这些人都是已曾供养十万亿佛的大菩萨,而且也授记他们必得作佛。而上品师则是那些能够自舍清净业报、广演此经的人,佛说这些人即是如来使。智者大师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法华经》即是诸法实相,能够通晓经文乃至一句一偈也是等于见到真如,这样为别人宣说表示诸法实相的经文,便是如来的使者。文中用到一个“窃”字,说“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智者大师在这里引用《大智度论》上面的一句话“有慧无多闻”来做解释,就是说这个人明白了《法华经》上面的道理或部分法义,但是他没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经论的基础,所以没有多闻,也没有辩才,不能在宏大的场面公开讲经,只能为一个或少数人介绍,即使这样的人,已经可以说是如来之使者了。总明是总结来说持经的功德和谤经的罪过,论罪过或福报的轻重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考量,首先是发心,他用什么样的心来做这件事,他发心的程度是不猛烈决定了罪福轻重;第二是事件的对象,这件事是对谁做的,遭罪或积福的对象是什么,比如毁谤圣人和毁谤凡夫的果报以及供养佛陀和供养凡夫的果报是天壤之别,好比种田,在不同质量的田地里种出的庄稼是有差别的;第三是事件的后果,造成的影响是否严重,通过这三点来考量罪福的轻重。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