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欧阳修《非非堂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释义

欧阳修《非非堂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3:44:21

非非堂记

【原文】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①。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②,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

夫是是近于谄,非非近于讪③,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④,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注释】

①锱铢(zī zhū):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②处身者:立身处世的人。外物:身外之物,一般指名利、地位、荣辱等。眩晃(xuàn huǎng):炫目耀眼;迷惑。

③谄(chǎn):谄媚。讪(shàn):诽谤,说坏话。

④常:常态。

【译文】

用秤来衡量物体,晃动时就会产生轻重的差异,如果在稳定的时候,极其微小的差错都不会产生。用水来映照物体时,水面晃动的时侯就不能看清被映照的物体,如果在平静的时候,一丝一毫都能辨认清晰。对于人来说,耳朵是主管听的,眼睛是主管看的,倘若动荡,就会乱了听与看的分寸,如果人处在安静的时候,那么所听到和看到的必定是真实的。立身处世的人如果不被身外事物的眩目耀眼而迷乱,那么他的内心就必定是安静的,而内心安静时,人的智慧见识就会清晰透彻,学会肯定正确的而否定错误的,无论用在哪里都没有什么不适合的。

那么肯定正确的常常近乎于谄媚,而否定错误的常常近似于诽谤,不幸受到指责,宁可被指为诽谤也不要被指为谄媚。言行正确,是君子的常态,肯定他又有什么增益呢?从总体上来看,肯定正确的不如否定错误更为可取。

【原文】

予居洛之明年①,既新厅事,有文纪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②。设一几一榻③,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注释】

①明年:第二年。

②纳:吸收。

③几:几案。榻(tà):床榻,卧床。

【译文】

我住在洛阳的第二年,重新修缮厅堂的事项完成以后,我就写了一篇文字刻于石壁之上。在大堂的西边建造了一间堂屋,门向北开着,院子里种植了几丛青竹,在房屋的南面开设了窗户,以便吸收日月的光辉。我在屋子里摆设了一张几案,一张卧床,书架上摆放了几百卷书,早晚都可以在这堂屋里休息居住。因为这里清静,我可以闭目养神,让思绪清澈明晰,可以看今日之事,对照古人所为,让思绪顾虑可以自由飞翔到无所不到的地方。所以,我把这个厅堂就用“非非”命名了。

【赏析】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科举进士,曾任西京留守推官。第二年,改元明道,他在衙署“其西偏”构筑一堂,并命名为“非非堂”。不难看出,表面上这是一篇记述营建非非堂的缘起和命名含义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对北宋社会现实,以及朝廷黑暗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文章。

文章分为前后两大部分。本文的前半部分,开头由写景而展开议论,阐述了自己的是非观,以及辨明是非的外部条件和对“是是非非”的态度;文章的后半部分,具体记述了非非堂建造的缘起、布局、用途和命名。为厅堂命名,从古至今都不乏有借以寄托主人的某种思想情趣的,以“非非”命名,表现了欧阳修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这与他的政治改革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说,本文虽为一堂之记,但议论有的放矢,突出“堂记”的目的是借以表达心中对错误事物否定批判斗争的思想,针砭社会上歌功颂德、谄谀成风、粉饰太平等时弊,表明自我坚守、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全文构思新颖,文字清丽,寓情于景,读来发人深思。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