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梁启超
释义

梁启超

【生卒】:1873—1929

【介绍】: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聪敏过人,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向康有为拜师受业,成为康门高足。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8月,参加强学会,任书记员。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不久赴上海任《时务报》总编辑,并编辑《西政丛书》,创办大同译书局,大力宣传变法维新理论,先后发表《变法通议》、《古议院考》、《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重要论文,揭露封建专制的颟顸腐朽,论证变法维新的必然趋势,大声疾呼:“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强调这是“立国之元气,致强之本原”。又提出“伸民权”的政治主张,认为“民权”不伸是中国积弱不振的主要关键,但“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要“兴绅权”,还得先“开官智”。梁启超在一篇又一篇极有感染力的文章中,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展开对封建势力的批判,热情讴歌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使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时务报》因议论新颖奇异,文笔奔放,销售量在几个月内即达一万七千多份,开中国报刊发行纪录。梁的文章被誉为“时务体”,因而名重一时。1897年冬到湖南,任时务学堂教习,运用万木草堂教学原则,培养维新人才,后来自立军领袖唐才常,在云南举兵讨袁的蔡锷都是他培养的学生。由于师生醉心于民权学说,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梁被迫离开湖南。1898年应康有为之召入京,协助组织保国会。光绪帝正式宣布变法后,被授予六品卿衔,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

在日本,梁启超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开始脱离康有为今文经学的窠臼,更多地宣传介绍西学,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方法分析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种学说,乃至最新科学技术,成为舆论界骄子。1905年后,与革命派开展论战,坚持改良,反对革命。1907年组织政闻社,期望指导、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政闻社被封后,支持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1911年夏,皇族内阁成立后,对革命派的反清运动寄予同情。1913年春,自海外归国,再次在政坛大显身手,5月组成进步党,在民初政争中纵横捭阖,企图建立“强善”政府,实现民主宪政。当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阴谋暴露时,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变更国体,并派蔡锷赴云南举起反袁大旗,成为护国战争的策动者之一。当康有为与张勋在1917年复辟帝制时,又毅然不顾师生情谊,发表《反对复辟电》,痛斥康有为。后组织研究系,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不久失势辞职,从此结束从政生涯,潜心学术研究,晚年讲学于清华研究院。他学识渊博,著作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新闻、文化艺术、文字音韵、语言、宗教等等,写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有价值的著作;又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开山祖;还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中国白话文风气之先。其著述辑为约一千五百万字的《饮冰室合集》,是中国人民的近代宝贵文化遗产。可参看孟祥才:《梁启超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