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格里鲍耶陀夫与《智慧的痛苦》
释义

格里鲍耶陀夫与《智慧的痛苦》

格里鲍耶陀夫,亚·谢(1795—1829)是俄国剧作家。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十一岁进莫斯科大学,六年间修习了文学、法学和数理等三个系科的课程,结识了不少后来著名的十二月党人。一八一二年投笔从戎,参加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一八一七年退役,在外交部供职。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他受株连,失去自由达半年之久。一八二八年沙皇政府派他出使波斯,翌年波斯首都德黑兰发生反俄暴动,他被刺身亡。格里鲍耶夫的文学活动始于大学时代,先是写诗,后致力于戏剧创作。他的《年轻夫妇》(1815)、《大学生》(1817-1818)等喜剧,属改写或与别人合写之作。一八二三年写成的诗体喜剧《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是他的代表作。作品描写进步青年恰茨基和以大贵族法穆索夫为首的贵族顽固派的矛盾冲突。恰茨基深受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影响,回国后目睹俄国社会的黑暗,慷慨陈词、痛斥时弊,怀有一腔革旧布新的热血。然而这位渴望自由的贵族青年的“智慧”,却遭到法穆索夫一伙的围剿和扼杀。他们视他的言论为洪水猛兽、狂言邪说,咒骂他“发疯了”,叫喊着“早该把他关起来”。恰茨基单枪匹马,舌战群顽,终以势单力薄而败下阵来,得到的是“万般痛苦”。最后只好离开莫斯科,去寻找一个可以安慰深受创痛的灵魂的地方。剧中的恰茨基是一个近似十二月党人的艺术形象,他的“智慧”与“痛苦”,反映了一代青年贵族革命者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剧作的情节都发生在法穆索夫家里,然而整个戏剧冲突则反映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俄国社会的激烈思想斗争,因而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剧作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其中的反面人物虽有一群,却都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把诗句和口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戏剧语言,其中不少台词已成为传诵不衰的谚语。别林斯基曾指出:“和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一样,格里鲍耶夫的《智慧的痛苦》乃是在广泛的意义上艺术地表现俄国现实的第一个典范”。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