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游温泉记
杨一清
温泉螳川胜景,非特南国重而天下亦驰誉焉。盖泉之微妙,不尽其说,穷源溯流,大抵天地之功用、二气之良能也。吾友少师西崖李公曰:“闻泉之寓滇中,清孰尚焉。世之所奇宝也。莫非苍、碧効灵,昆、洱蕴精,不复发为异物,而独钟为此泉?西南山川灵气之成,造化之治也!”予曰:“然阳气作用,神道推行,乃能至和融凝结。缙绅辈素有似天、似月、似镜之喻焉。猗欤,盛哉!虽新丰之骊山、黄山之红泉,迥乎其莫埒矣。惜乎钟于僻壤,而不得在九域之内。若在域内,使秦汉之君游焉、荡焉,尤有胜于神女、太真之叹赏焉。临颍庾亮诸公,又不知何以出天巧,呈地奇,锦心绣腹而赋诗也。虽然,古人不幸不得遇于斯泉,犹幸斯泉而得遇于今人也!”
吁,美矣哉!予承命扫茔,缘暇降观于泉。异哉,人文之盛者,余波润泽之及也。书之为温泉记。
昆明安宁温泉,是一个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以其水碧如玉,又名“碧玉泉”。据说早在唐代就被发现了。明清以来,许多滇游者和著名宦滇学者都到达这里,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文。如明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杨慎就多次游温泉,写了《温泉游记》及《温泉诗》。杨一清《游温泉记》一文比杨慎早,可以说是温泉旅游散文中见于记载的最早作品。
杨一清曾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承命扫茔,缘暇”回省故里,在螳螂川畔紧依温泉筑石淙精舍居之。《游温泉记》一文即作于此间。
此文仅三百字,是一篇精萃洗炼的短文。因其简洁而不必细分段落,仿佛一气呵成,读来余味无穷。文章不像其他游记一样详细描绘所览景观,叙写游踪怀抱,只在“盖泉之微妙,不尽其说”九个字中不知不觉地轻轻一笔带过。显然,作者认为温泉之美,以汤沐为妙。而远在明朝,那里也没有许多文物古迹可资阐发怀古之情。而文的主旨却在于它的理趣。
首句点出:“温泉螳川胜景,非特南国重,而天下亦驰誉焉。”这是全文发挥的关键。云南虽然也是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胜地,然而终因山川梗阻,“天下驰誉”的实不算多。作者生于云南而长于湖南,方有了较多的机会游学中原,一展才华。回到滇乡,又见此偏于一隅,闭塞落后之状,当然是不无感慨的。就如这温泉“虽新丰之骊山,黄山之红泉,迥乎其莫埒也”,被誉为天下“温汤之冠”、“世之奇宝”,也难驰誉国中。所以作者写道:“莫非苍(苍山)碧(碧鸡山)効灵,昆(昆明池即滇池)洱(洱海)蕴精,不复发为异物而独钟为此泉?西南山川灵气之成,造化之治也!”为什么如此灵气的山川,如此造化之创构仅仅钟于一泓温水而不发为“异物”,感荡自然,造就一方?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杨一清也如大多数滇人一样老死川下,或许云南就少了一个朝中卿相,这不是不可能的。像这样的遭遇,岂独只有杨一清一人而已。所以作者写道:“惜乎钟于僻壤而不得在九域之内!若在域内,使秦汉之君,游焉,荡焉”,那末,安宁温泉就会闻名于天下,而“尤有胜于神女、太真之叹赏”了。或者帝妃不到,让诗人骚客们到此而“出天巧,呈地奇,锦心绣腹而赋诗也”,同样也不至于淹没无闻的。
最后,叙述因“缘暇”而归故里扫墓得观于温泉胜景,作此文赞美。篇末叹曰:“异哉!人文之盛者,余波润泽之及也!”真是感慨系之矣。
读完全文,令人想起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作者并不客观地去写景绘情,而是寓论议于景,赋哲理以情,因胜景而生感慨,藏理趣于山水。不过作者写得很自然,仿佛信手拈来,乍读倒也轻松,细咀其味渐深。南人读之,尤觉一唱三叹,是一篇别致的旅游散文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