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释义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上元二年(761)写这首诗于成都草堂。柴门茅舍,是西南常见的郊野房屋。杜甫在乾元二年来到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了一所草堂,算是安家之处。后来在好友成都尹兼节度使严武帮助下,有了较大的扩建。严武于宝应元年(762)到任,因此诗中所云茅屋当是初建之草堂,严助扩建应在被风吹破之后。诗反映了诗人到成都后的穷困生活及其狼狈境遇,由己及人地表现他的忧民思想。全诗由两个构成部分: 茅屋被“怒号”的秋风吹破,致使“床头屋漏无干处”,坐待天明的狼狈景象和由此想到“天下寒士”的困苦,并进而描绘自己的理想两个构成部分。因初建的草堂来之不易,既遭风吹,茅草到处飞扬,又受群童欺侮,公然抱茅而去,再受夜雨侵淋,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狼狈的情况,并且近乎自嘲,从而凸现了一个“穷”字。接着,诗人由自己的“穷”想到了天下广大“寒士”,再次表现了他的忧民思想,终于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这一思想方式,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相同,这是诗人一贯的胸怀。而且他宁可自己受苦,却希望广大“寒士”的生活能得到改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感情真切,震动人心。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