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晓晔《哥德巴赫猜想》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释义

李晓晔《哥德巴赫猜想》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李晓晔

报告文学。作者徐迟。发表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作品发表后,《人民日报》和全国许多报刊纷纷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它通过数学家陈景润如何攀登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经历多少“几乎粉身碎骨”的“可怕的滑坠”,才登上“1+2”的台阶的事迹,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形象。陈景润193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他自幼身体瘦弱,性格内向,唯独喜爱数学。念高中时,数学老师对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介绍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0年,他考入厦门大学,专攻数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后因不适应教学工作又回母校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专心研究数学。1956年底,由于他的一篇论文得到大数学家华罗庚的赏识,又被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从1956年到1966年十年间,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尤其重要的是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中,成功地证明了“1+2”。“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意为:每个不小于六的偶数都是二个素数之和。证明了“1+2”即是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不超过二个的”数之和。这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只有一步之遥。数学家闵嗣鹤在检阅全文后,肯定了他的证明的正确性,但又认为论文太长,需要修改。正在这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景润受到冲击,被扣上各种“帽子”加以批判。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他那间既无电灯、又无书桌的不足六平方米的宿舍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九·一三”事件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研究所的工作得到恢复,所领导也开始关心他的研究。终于,在1973年春天,他的论文修改完毕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论文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陈氏定理”,而此时他仍住在那间小屋里,疾病严重,生命垂危。这部作品的突出成就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陈景润的生活道路,是十分曲折甚至是有些离奇的。他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与磨难。社会上的斗争,个人的境遇,对他的个性、心理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复杂的。作家在塑造这一形象的时候,既没有将他“神化”和概念化,也没有囿于那些近于荒诞离奇的情节,而是基于自己对时代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去处理素材,从而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陈景润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性格本质。此外,语言的运用也非常成功。作家在语言上,继承创新,千锤百炼,刻意求工,使其富有诗的激情、色彩和节奏,尤其善于借鉴古代骈文句法,常常骈散结合,从而做到了形象优美,声调抑扬和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