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廷先《临江仙》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李廷先《临江仙》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李廷先

直自凤凰城(1)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2)北,魂断玉关(3)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朱敦儒

这首词从末两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来看,当是绍兴十年(1140)的作品。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入汴京,以徽、钦二帝作为人质,大肆勒索金银财宝,此外还纵兵剽掠,焚烧宫观。次年三月,把徽、钦二帝押送金邦,随二帝北迁的后妃、宫嫔、皇室子孙和工匠、技艺、倡优等达三千多人,北宋灭亡。其后金兵在更大规模的进攻中,军纪败坏,烧杀掳掠更甚。例如建炎二年(1128)三月,"焚西京(河南洛阳)"。建炎三年(1129)二月,"陷扬州,焚之。"十二月,"金人屠洪州(江西南昌)"。建炎四年(1130)二月,"陷潭州(湖南长沙),大掠,屠其城。"是年"金人入平江(江苏苏州),纵兵焚掠"(均见《宋史·高宗纪》及《续资治通鉴》)。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社会的混乱情况,较之唐末五代更为严重。这首词通过汴京陷落后一对被拆散的夫妇,妻子渴望和亲人团聚的情节描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现实和作者急切要求恢复中原的思想。

词的一开头,就用很凄婉的笔调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汴京沦陷,横行的金兵拆散了她们恩爱的夫妻,她们的悲剧开始了。"擘钗",即分钗,用的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典故,亦见宋人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说的是杨贵妃在死后托一位道士带给唐明皇的信物有金钗一股,另一股她自己留着,以便将来相会时作为凭证。"破镜"用的是唐人孟棨《本事诗》里所写的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词人采用这两个典故,不止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且写出了她的内心活动:她从和亲人离散之后,昼思梦想的就是分钗重合,破镜再圆。典故用得精切,从这里可以看出。"天涯海角信音稀",这句里的"稀"字不是稀少的"稀",她和亲人失散之后,不是信音稀少,而是信音杳然。使得她魂牵梦绕:"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读了这两句对仗工整的词,很容易联想起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位思妇的幽情苦绪是够可怜的,但比起词里的女主人公来,她还是比较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她还知道她的亲人的比较确切的地点是在辽西。而词里的女主人公则是恍惚迷离,不辨亲人流落何方,她梦逐魂追,从辽海之北,直到玉关之西,茫茫北国,东西万里,都是她梦魂驰骋的的所在,悲苦劳悴,远在思妇之上。造成思妇苦怀的是唐代的边防战争,这种战争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造成女主人公的不幸的是金邦奴隶主贵族军队的掳掠、凶残,这是国家的灾难,也是各民族(包括金民族)的灾难。就这方面来说,两句词的含义深广,就不是一般的思妇诗或词所能比拟。

过片两句"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紧承上片末两句而来,领起下片词意。她在夜晚,遥望天空,看到了月亮,看到了牵牛织女星。月亮是每月皆圆,牵牛织女星是一年一会,两个"解"字是她、也即词人所赋予月和星的智慧。由月亮的圆和牛女星的相聚,想到了她的亲人:为什么还不见他回来!这是痴情语,也是沉痛语,倾诉出她满怀的幽愤。下边词人再从春天里杜鹃的叫声,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情:"今春还听杜鹃啼",一个"还"字表明她是每年春天都在听的。据说杜鹃叫得苦时会叫出血来,而它的叫声又好像人语"不如归"。这位女主人公又听到了杜鹃的哀啼。实际上杜鹃就是她的化身,它的哀啼声,也就是她的心声:愿亲人早日归来。一句平常的没有任何修饰的词句,却蕴蓄着丰富的内涵,显示出词人深厚的锤炼语言的功力。歇拍从听觉转到了视觉:"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她为什么要看雁呢?雁能传书本是《汉书·苏武传》中所写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就把雁作为能传递消息的信使看待,在文学作品里经常作为典故来用。雁每当秋天都要从北方飞到南方避寒,女主人公看它飞过,为的是盼望它带来亲人的音信。她心驰万里,目送飞鸿,年复一年,已经十四番了!女主人公缠绵的情意,无尽的悲伤,通过这两句词更充分地表现出来。这首词所显示的客观意义,要比女主人公的情思大得多。这就是必须恢复中原,安定国家,才能从根本上结束女主人公所代表的千百万人家的悲剧。

词人把他的渴望恢复中原的思想,构成一个艺术形象来表现,但他并没有把艺术形象作为他的传声筒,没有说理,没有呼叫,只是通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合乎生活逻辑的感情活动,千回百转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读之令人心酸。南宋初年,反映动乱现实、表现恢复中原思想的词作很多,而写得这样深婉动人的作品,还不多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