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商隐诗《马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释义

李商隐诗《马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诗《马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明皇与杨贵妃等逃出长安,西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以陈玄礼为首的“六军”哗变,杀杨国忠,并逼使唐明皇“赐”杨贵妃死。从此以后,马嵬之变便成了诗人喜用的题材。这首诗以“马嵬”为题,是写这个题材的名篇之一。

杜甫在《北征》里“归美于君”,说唐明皇鉴于殷纣王宠妲己、周幽王宠褒姒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主动“诛”了杨贵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表明唐明皇杀杨贵妃,出于不得已。刘禹锡在《马嵬行》里还用“妖姬”二字对杨贵妃进行了鞭挞。李商隐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讽刺了唐明皇。

首联活用邹衍“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史记·邹衍传》)的典故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十分震悼”;但“震悼”有什么用处?“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经明明白白地完结了。怎样完结的呢?这就很自然地扣到题上。而“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的抒写定了基调。

中间两联,紧承“此生休”写马嵬之变,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写法上的独创性。先看次联。“虎旅”,指跟随唐明皇入蜀的警卫兵;“传宵柝”,夜间敲梆子;“鸡人”,宫中报时的卫士;“报晓筹”,天将亮时,报告几更几点。长期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虎旅传宵柝”! 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干鸡的工作,替他们报晓,多舒坦!诗人抓住最有特征的事物,只用“虎旅传宵柝”五个字,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而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而当主人公面对“虎旅传宵柝”的严酷现实的时候,怎能不思念“鸡人报晓筹”的宫廷生活呢?诗人掌握了特定环境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逻辑,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愉快,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的宫廷生活相映衬,暗示主人公希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是又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明那希望已成幻想,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有人把“空闻虎旅传宵柝”解释成“唯闻禁军夜间巡逻的打梆声”,值得商榷。“空闻”不等于“唯闻”。“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无复”二字,不是就暂时说的,而是就长远说的。马嵬兵变,杨妃长眠地下,李、杨的夫妇关系“他生未卜此生休”,再不可能同享“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了。再看第三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是传诵已久的名句,沈德潜认为这是“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有人把“逆挽”理解成“倒叙”,并说这首诗全篇都“采用倒叙手法”。这固然可以参考,但不一定符合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这不是叙事诗,它通过评论马嵬之变来借古讽今,并不像《长恨歌》和《长恨歌行》那样叙述李杨故事的本末。首联虽然涉及方士招魂的情节,但目的是借以抒发议论,而不是倒叙故事;次联以写“虎旅传宵柝”为主,而以“七夕笑牵牛”相对照,也不是情节安排上的倒叙法。如果按照叙事诗的标准来要求,那么只用“六军同驻马”写马嵬之变,显然是不行的。这里只说“六军驻马”,而“驻马”的原因和结果都未涉及,岂不是简而不明? 然而和“七夕笑牵牛”相对照,那意义就明确了,丰富了,耐人寻味了。明皇于天宝十年七夕在长生殿和杨妃“密相誓心”(见陈鸿《长恨歌传》)的时候,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就是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的。可是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这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行文至此,尾联的一问也如有箭在弦,眼看要一发破的了。行文到此,当能引起读者的深切注意。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纪”(十二年为“一纪”)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参见萧衍《河中之水歌》)就章法说,这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就艺术构思说,这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这两方面,各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问一个“为什么”。诗人把二者联系起来,发出了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老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里很值得细加思考,对封建制度有一个明确认识。

前六句诗,其讽刺的锋芒都是指向唐明皇的,用需要做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全诗的内涵,引人作历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回味,余意无穷。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