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释义

《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1 彩色片 107分钟

意大利欧洲国际电影公司/“拓荒者”电影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达米阿诺·达米亚尼 编剧:达米阿诺·达米亚尼 萨尔瓦托莱·劳拉尼 摄影:劳克迪奥·伐戈纳 主要演员:弗朗哥·内罗(饰波那维亚) 马尔汀·鲍尔塞姆(饰屈昂尼) 马里罗·托罗(饰罗蒙诺)

【剧情简介】

疯人院里,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患者,有的人容貌明显变形,有的人面目可憎可笑,有的则显得痴呆、麻木,心不在焉,有的处于半睡眠状态,迷迷沉沉,有的则仿佛伺机而动的野兽, 目光冷酷、阴沉。

警察分局长波那维亚在该院院长和主治医生陪同下,匆匆穿过走廊,来到一个铁栏杆围着的院子前,他谨慎地走近铁栅栏,注视着一个两眼呆滞、全神贯注地用一块布不断擦着皮鞋的患者,此人便是患有“嗜洁狂”的李波玛。波那维亚问起这个患者的病状,主治医生告诉他,这个患者精神不稳定,有时不得不将他隔离;而波那维亚却不予理会,武断地说,“该给那个擦鞋的办手续,放他出去啦!”然后连招呼也不打,傲然掉头而去。

李波玛获准离开疯人院。他原先是隶属于“黑手党”头目罗蒙诺的党徒,由于罗蒙诺污辱并遗弃了他的妹妹塞莱娜,他从此怀恨于心,矢志复仇。波那维亚认准了这一点,便施展了“借刀杀人”之计,放“虎”归山。

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城市里,李波玛的复仇行动开始了。但他的一举一动,如在街头跟同伙接头取钱,在餐厅里取到用玩具盒伪装起来的小口径冲锋枪,在贫民窟一所小宅里换上了一套警察服,等等,无一不处于波那维亚的严密监视之下。

波那维亚坐在警察局的中央控制室里,静观事情的发展。那张占了一面墙的全市区域图上的指示灯终于闪出了警号:一场枪战,发生在帕莱比希多大街罗蒙诺的办公楼里。但罗蒙诺恰恰不在现场,他的三名保镖与李波玛,两败俱伤。波那维亚的警车急赴枪战现场,只收到了四具尸体。深悉波那维亚“借刀计”的警官茄米诺,奇怪罗蒙诺为什么偏巧不在现场,波那维亚则冷静地判断说,准是有人通风报信了。

屈昂尼——年富力强而带有贵族气质的检察官,也驱车赶到现场。波那维亚向年轻检察官介绍了李波玛与罗蒙诺结仇的前因,这位检察官便问:“为什么不抓他?”

警察局长回答说,他抓过罗蒙诺三次,三次都以证据不足而宣布无罪开释。

这个罗蒙诺,集官、商、匪于一身,权势遮天,心狠手毒,将这个城市的建设规划置于他的商业目标控制之下,并以“黑手党”头目的身份与政界、金融界、议会要人、司法当局暗中勾结,拉起一张权势之网。枪杀案发生之后,他的黑手更加紧行动,制造假象,掩饰罪迹。

屈昂尼在对这桩背景复杂的枪杀案调查伊始,便陷入层层迷雾之中。他的上司——共和国最高检察长马尔塔打来电话询问案情,并指出李波玛从疯人院被放出来,很可能是“同伙相争”。接着,罗蒙诺的律师卡尼斯特拉罗,率先登门拜访,向他提供了波那维亚的“隐私”(有一年轻的情妇)以及与罗蒙诺之间结仇对峙的一些线索。其后,由这位律师陪同,屈昂尼在一所孤儿院的体育馆里(这所孤儿院是由罗蒙诺出资建立的),会见了罗蒙诺。罗蒙诺针对屈昂尼多疑的心理,把自己同警察局长的关系用虚虚实实的话加以遮盖,以诱惑对方钻入圈套。后来,这位年轻气盛的检察官,果然将波那维亚当作被罗蒙诺对手所收买的同谋犯,并向波那维亚宣布,一旦掌握罪证,“你要终身坐牢的!”

波那维亚也不甘示弱,他说将以“最恶毒的诽谤”使屈昂尼一败涂地,一是指控屈昂尼因母亲患有精神病而不称职,二是证明他有“玩相公”、摧残儿童的劣迹而严重渎职,以此威胁他不可一意孤行。这样,屈昂尼同波那维亚之间的关系顿时变成水火难容,而真正的罪魁罗蒙诺却得以继续逍遥法外。

一天傍晚,罗蒙诺在地铁出口处截住塞莱娜,企图杀人灭口;塞莱娜发现情势不妙,便钻进小巷逃走。

波那维亚在贫民窟里找到塞莱娜,将她转移到一个秘密住处保护起来,并用幻灯机在墙上一一打出市长尼科特拉、银行经理桑泰克罗契、议员李卡塔等人的头像,让塞莱娜一一辨认,她证实说,她曾多次见到罗蒙诺跟他们一起密谈一笔大宗的房地产交易,还说要干掉建筑师梅里罗、庄园主季昂卡等对手。波那维亚告诫她,暂时不要与外界联系,以免生命危险,一旦案情明朗,就来请她出庭作证。

屈昂尼经过明察私访,掌握了波那维亚以查出疯人院帐目上存在侵吞公款的问题,进而胁迫该院院长和主治医生放李波玛出院,又将关键证人塞莱娜隐藏起来,还派人窃听屈昂尼的电话,阻挠对枪杀案的调查等事实,便正式向总检察长马尔塔汇报,要对警察局长波那维亚提出公诉;同时,他还指出,市政府的某些违法行为也正待查明。马尔塔一面批准了屈昂尼对警察局长的公诉;一面又警告他,“你的任务是调查帕莱比希多大街枪杀案”,至于涉及政府和公职人员腐败等丑闻,则需谨慎从事。

波那维亚被撤职,走投无路,于是,便留下一份向共和国最高检察长的“自白书”,独自闯到“海滨饭店”黑手党聚会之地,用手枪击毙罗蒙诺,然后,从容地去监狱投案自首。然而,黑手党及其幕后人物并未停止行动,几个暴徒秘密绑架了塞莱娜,将这个怀有身孕的女人赤身裸体地浇铸于建筑工地的水泥柱内,毁尸灭迹;而波那维亚在监狱里,也被两个杀手用匕首捅死,再也不能出庭对证。屈昂尼在弄清塞莱娜隐蔽地点的暴露和被害竟与总检察长马尔塔直接有关的真相后,深受震惊,他对国家、法律、正义的信念开始崩溃。最后,在法院大厅高高的楼梯前,屈昂尼面对马尔塔,除了报以惨淡而自嘲的微笑,无言以对。

【鉴赏】

“二战”后崛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一代大师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城市》为“奠基作”,标志着一种从普通人的视角来揭示当代社会问题的真实美学的诞生,向以制造“银色梦幻”为特征的好莱坞电影模式发出了挑战。自1945年到50年代初期的七八年间,形成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随后便告衰落。但是,作为一种美学精神,新现实主义电影不仅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它自身在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还分别出现过两度艺术复兴的浪潮。

60年代初的第一度复兴,以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为代表,其特征是向人的内心和精神领域开掘,他们的作品因而被称为“心理现实主义”;70年代初的第二度复兴,以“政治电影”的兴盛为代表,其特征是向社会矛盾的深层开掘,直接描写带有政治性的题材、事件、人物,触及社会上层的诸般黑幕,显示了不同于早期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宏阔现实视野和批判的深度。《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以下略称《自白》),就是从这一“政治电影”浪潮中涌现出的一部独具魅力的代表作。

诚然,“政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样式(或类型),它的兴起具有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背景,一般认为,1968年在法国发生的“五月风暴”(类似中国红卫兵占领校园的学生暴力行动),酝酿成一种历史的契机,同年,由法国著名电影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制作的《Z》,就成了这类“政治电影”的滥觞。这部影片,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原小说副标题是“一宗谋杀案的幻想纪实”,它以1963年希腊反动军政府勾结警方,利用黑社会杀害雅典大学医学教授兰布拉基斯的真实事件为蓝本,具有新闻的纪实性和巨大社会震撼力。《Z》所取得的轰动性成功,随即波及意大利和世界各国,掀起了“政治电影热”。在意大利,与《自白》先后问世的,就有《扎布里斯基角》(安东尼奥尼,1969)、《马太伊案件》(弗朗契斯科·罗西,1972)、《工人阶级上天堂》(艾里奥·别特里,1971)、《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迪诺·里西,1971)、《等待审判人》(纳尼·罗伊,1972)等一批令人瞩目的作品。

《自白》的导演达米阿诺·达米亚尼,无疑曾受到这股“政治电影”热浪的冲击,但他并不采取简单演绎政治事件的做法,而注重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把握并概括意大利现代社会中带有社会制度性的危机及其在世俗生活中的诸般表现,在叙事格局上,则追求以网状铺陈的戏剧线索和冲突来扩展影片的社会容量。因此,他并不孤立地去描写某一政治性事件,而是含政治于世俗生活场景之中,又透过世俗生活场景更深刻地去剖析政治——带有制度性的社会危机。我们不妨将此种艺术结构,略称为“网状叙事法”。

当年名噪一时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柴伐梯尼,主张从日常的生活事件中去发掘“创作金矿”,标举“直接真实”而排斥艺术提炼,使作品往往局限于单线推进的叙事法,如《偷自行车的人》那种“一人一事”到底的平面结构,或《罗马11时》那种“一事多人”的插曲式结构;然而,随着五六十年代所谓“经济奇迹”之后意大利现代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国家政治动荡不安,大城市社会犯罪日趋严重,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以及黑社会势力的阴影无处不在,等等,这一切,促使有社会良知的艺术家不得不陷于更深沉的思索,进而去探求新的网状叙事格局。《自白》这部影片在叙事的网状构建上,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继承新现实主义电影以普通人为旗帜的美学精神,仍然以普通人为主角——警察局长波那维亚来自贫困的农村,并无任何政治背景,在与“黑手党”头目罗蒙诺“三擒三放”的搏斗中,自始至终孤军奋战,陷于一种悲剧式的矛盾而无力伸张社会正义,最后乃不得不“以身试法”,又被暗杀于狱中。显然,这个普通人所面对的,再不是一辆自行车被窃或在失业中挣扎的矛盾,而是处在诸般复杂社会矛盾的焦点上,甚至身不由己地卷入到政治事件的漩涡里去,这里,恰恰显示了达米亚尼在美学上的一种锐进;其二,具有新现实主义电影可贵的现实品格,艺术笔触涉及从社会底层——黑社会——政治的上层黑幕,形成一张复杂的社会网络,错综纠结,如塞莱娜作为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她的命运历程及其悲剧性结局,牵动着这张社会网络上的诸种势力,她作为重要的证人,曾目睹过黑手党头目罗蒙诺与政府要员、金融大亨、商界巨子们秘密勾结的场面,正由于此,罗蒙诺要对她下毒手以灭口,警察局长波那维亚和年轻检察官屈昂尼则都企图掌握她,让她作出历史的证词。全剧以塞莱娜的哥哥李波玛矢志复仇的枪战揭开序幕,到高潮段落,是塞莱娜被黑手党暴徒劫走并灭尸于建筑工地的水泥柱内——那场面,是何等令人怵目惊心,只见:

塞莱娜赤裸着被放进一只木箱中。

有人从她背上灌注水泥。

他们又用铁铲将水泥铲平。

人们不禁回想起,就在这处美丽的花园建筑工地上,波那维亚就帕莱比希多大街的枪杀案,曾向年轻的检察官屈昂尼提示说:“有朝一日你浴室的水龙头会流出血来,或者在墙缝里,你抠一抠,就会发现一个手指头或眼珠……”而此刻塞莱娜被毁尸灭迹的血淋淋场面,难道不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然而,事情并不仅止于此,更发人深思的是,塞莱娜被波那维亚秘密隐藏起来之后,除波那维亚外没有第二人知道这个隐藏地点。塞莱娜一次打电话求助当局,屈昂尼接电话时,旁边只有最高检察长马尔塔在场。也就是说,在罗蒙诺被消灭后,隐藏在幕后的黑手仍然在行动,那下达命令、提供塞莱娜隐藏地点的人,恰恰是一直不露形迹并身居政府要职的总检察长马尔塔本人。集官、商、匪于一体的黑幕,以塞莱娜的悲惨之死,最后终于昭然若揭。影片的批判深度及其巨大的社会震撼力,正是从对这张复杂社会网络的严峻剖析中逐渐凝聚而成的。

其三,在叙事的跳跃性、高节奏中形成艺术的张力,作者往往从一个事件跳向另一个事件(尽管暂时还看不出其间的联系),由此拓展出透视社会的纵深度和较大容量。在帕莱比希多大街的暴力事件之后,戏剧冲突出现三足鼎立的情势,黑手党头目罗蒙诺高踞顶端,与他暗中勾结的总检察长马尔塔则神秘地盘踞幕后,直接对立的两端,一是波那维亚,一是屈昂尼,他们在被错误诱导中呈现为非真实的对峙。这样,从鼎足而立的三方,便各自导引出若干大小事件,直到影片的结局,才最后揭示出三方关系内在的真实联系。波那维亚在自首入狱后曾说:“我一生中从未这样清醒,呼吸得这样自如过,我摆脱了10年来的羞耻。”而屈昂尼则在不容置疑的事实面前发现,藏在幕后的黑手竟是总检察长马尔塔,他犹如被判死刑,顿时陷于绝望。而这绝望,恰恰兆示了他所依存并捍卫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部不可克服的危机。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