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散文赋《墨池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释义

散文赋《墨池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散文赋《墨池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宋] 曾 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方羲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11),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12);则其所能(13),盖亦以精力自致者(14),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5)?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6)。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17),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18)。又告于巩:“愿有记。”推王君之心(19),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20),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21)?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2),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23)!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24)曾巩记。

〔注释〕

①本篇选自《曾巩集》。②临川,宋时江南西路抚州治所,在今江西抚州。隐然,高起的样子。③洼然,低深的样子。④王羲之,东晋书法家。⑤荀伯子,南朝宋人,在临川内史任上,曾作《临川记》六卷。⑥张芝,东汉人,擅长草书,有“草圣”之称。⑦信,确实,可靠。⑧方,当。强以仕,勉强地要他做官。⑨极,游遍。⑩出沧海,出海。(11)徜徉(chang yang常扬),游逛。肆恣,自由放纵,不受拘束。(12)书,书法。晚,晚年。(13)能,擅长。(14)以精力自致,用自己的精力去努力达到。(15)深造道德,使在品德方面造就很高。(16)州学舍,指抚州官学的校舍。(17)教授,宋朝路学、州学中主管教育的官员。章,同“彰”。不章,不为人们所知道。(18)楹(ying营),厅堂的前柱。揭,悬挂。(19)推,推究。(20)一能,一技之长。(21)其,前一“其”字,作转折连词,同“岂”;后一“其”字作代词,意义不同。(22)尚,推崇。(23)被,影响。(24)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年—1048年)。

〔分析〕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真迹,是抱有一定怀疑的。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由此肯定了后天勤学苦练的重要。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这层意思紧紧扣住了“墨池”题意,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作者又进一步引申、推论:(一)学习书法是如此,想要提高道德修养也是如此。从学习书法推及道德修养,两者都不是先验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二)从“人之有一能”尚且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将永远沾丐后世。从书法推及风节品德,从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庄士,这个推论极为自然,并非外加,却表现出曾巩思路的开阔,识见的高超。低手写作这类碑版文字,往往就事论事,粘着题目,不知生发、开掘的。这是本文的第二层意思。沈德潜评本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唐宋八家文读本》)“题中”、“题外”,就是上述两层意思。

但是,“题外”实在还在“题中”。这两层意思不仅由小及大,顺理成章;而且从讲书法到讲道德,兼论追慕先德,都还是跟题意相扣的。因为“墨池”旧址今为州学舍;本文之作,又是作者应教授王盛的请求;王盛的目的又是“勉学者(指学生)”。所以,重点是一个“勉”字。于是从学习书法到一般的学习,到道德的修养,自然是勉励学生们的应有内容。如果死扣“墨池”,拘于一般题义,只讲书法,不但死于题下,而且远离作记本意了。所以,这第二层意思,就一般作法来说是“题外”,就本文的具体环境来说,实在还在“题中”。

与既递进又切题的文章内容相照应的是,本文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双线交错递进。一线是:叙事的转换,从墨池旧址到当今墨池边上的学舍;另一线是:论点的推进,与叙事的古今转换紧密绾合,论述也从缅怀先辈的“遗风余思”(主要指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来源于勤学苦练)到侧重于勉励当今的后学者(主要指道德修养方面)。这样的结构既流动又完整,有助于行文的不粘不离。

这篇小记还有一个特色是多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其中设问句就有五句之多,如:“岂信然耶?”、“而又尝自休于此耶?”等;最后又以一感叹句煞尾:“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特别是那五句设问句,兼有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回往复,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一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评说〕

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小中见大,可以暗藏,可以说破。此则说破深造道德意,不以一格拘也。”又:“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

孙琮《山晓阁曾南丰文选》:“右军之书,以精力自致,此题中所有也;因右军学书,而勉人以深造道德,此题中所无也。既发本题所有,又补本题所无,尺幅之间,云霞百变,熟此可无窘笔。”

张孝先《唐宋八大家文》:“小中见大,得此意者,随处皆可悟学。”

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因墨池会得羲之学书,从此着想,便为大有关系文字。以其为州学舍,故‘学’字粘得上。其通篇命意,不过借羲之学书以勉学者,若论羲之为人善书,固有飘飘凌云之致。执定印板字字拘之,则腐矣。”

浦起龙《古文眉诠》:“池为绩学之证,学舍为聚学之地,教授为董学之人,面面关通故切。徒曰小中见大,直扪钥揣形耳。”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