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出门在外有三样东西不能离身:钱包、手机和钥匙。短短十几年间,手机早已由曾经标榜身份的奢侈品变成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部的大众消费品。手机依赖症、彩铃幻听症等多个新的生活方式病也相伴而来。个性化的手机铃声不仅透露着主人的性格秘密,也使这个世界变得格外动听。
但手机铃声可以个性,不能各色,特别是有些年轻人选用的“爸爸,来电话了”“妈妈,来电话了”等铃声,在一些严肃场合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所以,选择手机铃声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应遵循基本的规矩。
一是铃声不能粗俗。比如“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之类的铃声,无异于侮辱拨打者。二是铃声不能误导。比如有人将手机铃声设置为“抓贼呀,抓贼呀,抓偷手机的贼”的呼救声,就很容易产生误会。三是铃声不能错位,也就是选择个性化铃声一定要与年龄、身份匹配,否则会给人以不够稳重的感觉。四是铃声不能太响。手机铃声的音量设置以两米之内可以听见为宜,不然会对他人和环境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