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被山带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被山带河:pī shān dài hé
词源:《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 兵敌四周, 被山带河, 四塞以为固。”
词由: 战国时, 有个策士叫张仪,他奔走于六国之中,为秦国兜售“连横”的策略以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有一次, 他来到了楚国, 向楚王游说(Sui)道:‘秦国的疆土几乎占了中国的一半, 群山绵延, 河流纵横, 四周都有坚固的要塞可以坚守。有强兵猛将一百余万, 战车千辆, 战马万匹, 粮食堆积如山, 完全可以攻打四方之国。再加上秦国的法令严明, 士卒甘愿为国牺牲。即使用上不多的兵甲, 也能席卷敌国。天下各国, 谁不屈膝就叫谁先灭亡。六国合纵抗秦, 这无异于驱群马而攻猛虎啊!”张仪一番言辞,终于迫使楚王臣服了。
词义: 群山矗立于背后, 河流似带环绕在四周。被: 通“披”。形容地理形势险要。
书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夫镐京左有殽函, 右有陇蜀, 被山带河, 沃野千里, 天下形胜, 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