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为五斗米折腰:bù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词源:《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
词由:陶潜,字渊明,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大诗人。他曾立志为巩固东晋王朝作一番事业,但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定,他的宏愿无法实现。陶渊明在四十一岁那一年,做了彭泽县县令。有一次,上级“郡”里派了个督邮到县里来视察。有人提醒陶潜,按照惯例,应当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渊明心里很不舒服。他说:“我不能为了这区区五斗米的官俸,去向一个庸俗的小人折腰!”于是他自动辞职回家,并且写了有名的《归去来辞》,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于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此以后,陶渊明就再也没有做什么官。
词义: 不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上司弯腰行礼。折腰: 弯腰行礼。原指陶渊明不愿为微薄的俸禄卑躬屈膝地奉迎上司。后用来比喻清高, 有骨气。亦作“五斗折腰”。
书证: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不为五斗折, 自无三径资。” 宋·杨万里《归去来兮引》:“五斗折腰,谁能许事, 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