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慈城三孝祠
释义

慈城三孝祠

三孝祠

慈城三民路有张孝子祠,为纪念唐代孝子张无择。其实在明代以前,这一处祠庙被称为三孝祠:先为汉代孝子董黯专祠,后来唐代孝子张无择、宋代孝子孙之翰先后加入,至南宋末年形成三孝祠规模。

张孝子祠旧址

三孝祠的第一位主人董孝子号“纯德征君”,是宋真宗追封的,这个封号一直沿用至明初。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厘正祀典,取消了董孝子“纯德征君”的封号,代之以“董孝子之神”。其实“董孝子之神”的封号高于“纯德征君”,因为前者是神,后者是人。根据明太祖旨意,每年祭祀董孝子都要由宁波郡守亲自主持。祭祀的级别提高了,但宁波郡守每年都来慈城祭祀嫌麻烦,于是在郡城鼓楼附近重修董孝子庙,将董孝子像从慈城搬请到郡城宁波,自此慈城三孝祠就少了一位尊神。

也是根据明太祖旨意,孙孝子的祭祀也被取消了,原因是他这种“割肝救母”之孝实在太冒险了,别人学不来——“镂肝疗母,虽孝,非庸行,不可训裁焉。”于是三孝祠主人搬走一个,撤销一个,只剩下张孝子一个,三孝祠也就成了张孝子专祠。

慈城古有三孝祠,但三孝祠并非慈城独有,安徽望江县也有三孝祠,“三孝”分别是“徐仲源泣墓”“王祥卧冰”“孟宗哭竹”,其中王祥、孟宗还属于著名的二十四孝;浙江上虞曹娥镇也有三孝祠,“三孝”分别是曹娥、朱娥、诸娥。与它们相比,慈城三孝祠的名气也许不是最大的,但具有的文化内涵可能最深厚。

先说孙孝子割肝救母。古代“割肉疗亲”的故事有很多,但通常所谓“割肉”,大都割在手臂或大腿部位,极少有像孙孝子这样割肝的;按当时医疗水平,如果真的割肝,就必死无疑。但故事中的孙孝子非但没死,还治好了母亲的病。这样的神话多见于佛教——佛教故事里常有割肝、施血、剜目等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例如“尸毗王以身施鸽”“摩诃萨埵投身饲虎”等。为了救护动物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为救母亲而割肝,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孙孝子割肝救母的故事可能受了佛教的影响。

张孝子的故事主要是庐墓守孝,其间有“醴泉芝草之瑞”。传说醴泉、芝草是道教仙人享用的珍品,凡人吃了也可以延年益寿,甚至得道成仙,所以张孝子的故事带有道教神话色彩。

董孝子的故事属于儒家。首先,他家世显赫,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其次,他“字叔达,一字孝治”,孝治就是以孝治天下的意思,叔达是帮助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治理天下的八位贤臣之一,可见他的字很不简单,从一个方面寄托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由此可见,古代慈城的三孝子分别对应儒、释、道三教;三孝祠见证了儒、释、道三教在此交汇。中国古代的一些三孝祠、孝子祠往往宣扬愚孝,而慈城三孝祠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