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忍学《挫折之忍第七十八》译文与赏析
释义

忍学《挫折之忍第七十八》译文与赏析

挫折之忍第七十八

挫折之忍第七十八

不受触者,怒不顾人;不受抑者,忿不顾身。一毫之挫,若挞于市;发上冲冠,岂非壮士。

不以害人则必自害,不如忍耐徐观胜败。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黥布负气,拟为汉将,待以踞洗则几欲自杀,优以供帐则大喜过望。功名未见其终,当日已窥其量。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能忍受别人冒犯自己的人,一旦发起怒来就不会顾及别人;不能忍受别人压抑自己的人,一旦愤怒起来也不会顾及自身。北宫黝受了一点打击,就好象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鞭打了一样,一定要进行报复;蔺相如得知自己被秦国欺骗后,气得怒发冲冠。他们这样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壮士的。

自己受了挫折就发怒,往往并不能伤害到别人,受害的其实是自己,不如在遇到挫折时先忍耐一下心中的怒气,慢慢观察事情的变化发展,以寻求有利时机。名誉可以从屈辱中得到彰显,德量可以从隐忍中培养光大。西汉人黥布投靠汉王,因见汉王边洗脚边召见自己而气愤至极,几欲自杀,后又见自己的住处待遇非常优厚而大喜过望。虽然人们还不能见到他建立的功业,但从他这一怒一喜之间,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气量如何。唉!在受到冒犯或挫折时,人们怎能不忍耐自己啊!

【评析】

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抱怨、愤怒都没有用。面对挫折、打击,应沉着应付,不能被困难压倒。当然,在奋斗的过程中,压力与挫折并存,天使的前身是魔鬼,只有奋起与命运决斗,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将来。

典例阐幽 成就大业就要屈伸自如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关,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部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出狱后,他做了中书令,中书令就是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的官。他之所以接受这个卑微的职务,也仍是为了不离开他所需要的皇家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料,为了继续完成他的伟大着作。就这样,他又忍辱发愤地度过了八年。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巨着。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