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非毁反己
三十五 非毁反己
韩魏公谓:“小人不可求远,三家村中亦有一家。当求处之之理。知其为小人,以小人处之,更不可接,如接之,则自小人矣。人有非毁,但当反己是,不是己是,则是在我而罪在彼,乌用计其如何。”
【译文】
韩琦说:“小人不一定非要去远处才能找到,三户人家当中就会有一家。应当寻找与小人相处的方法。知道他是小人的话,就用对待小人的方法来与他相处,绝不能与他交往,如果与他交往,那么你自己也成了小人。如果有人诽谤你,只应该推翻自己的理由。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这样有道理的是我,而没道理的是他。何必去计较什么。
【评析】
这个故事涉及一个“交友”的话题。韩琦认为,面对小人的时候,就要用对待小人的方法来与他相处,而不能与这种人交往,否则,自己也会有小人之嫌。
君子交友其实是有一套原则的。两个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能体会到那种互相欣赏、互相肯定、互相激励的快乐,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与朋友相处就要自自然然,不远不近。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君子是不会以某些外在的因素来断定一个人是否具有交往价值的,而小人的交往则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是抱着一定的目的去获取别人的友谊的,因此往往不能长久。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生于世,是离不开朋友的,少不了朋友的支持。然而交什么朋友,这就有一个选择了。一个君子,身边必定是些良师益友,而一个小人,则肯定是酒肉朋友围绕身边。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就要和正直诚信的人交友,和知识渊博的人交友,而不和堕落、自私、巧舌如簧之人交朋友。
典例阐幽 君子之交淡如水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齐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