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忍学《三十七 委曲弥缝》译文与赏析
释义

忍学《三十七 委曲弥缝》译文与赏析

三十七 委曲弥缝

三十七 委曲弥缝

王沂公曾再莅大名代陈尧咨。既视事,府署毁圮者,既旧而葺之,无所改作;什器之损失者,完补之如数;政有不便,委曲弥缝,悉掩其非。及移守洛师,陈复为代,睹之叹曰:“王公宜其为宰相,我之量弗及。”盖陈以昔时之嫌,意谓公必反其做,发其隐者。

【译文】

王曾再到大名府来代替陈尧咨的官职。在他展开自己的工作之后,看见官府中有毁坏、倒塌了的房屋,就进行修葺,并不作任何改动;有损坏了或丢失了的器物,就修补或补充得一件不少。原来的政令有不妥的地方,就尽量弥补错漏,掩盖陈尧咨以前做得不对的地方。及至他转任洛阳太守时,陈尧咨重新回到大名府任职,看到王曾再所做的一切,不无感慨地说:“王公适合担任宰相,我的度量远远赶不上他呀!”原来陈尧咨以为过去他们曾经有隔阂,王曾再的做法一定会与他以往的做法相反,并将他的过失公开出来。

【评析】

王曾再拥有宰相的度量,他不计较以往与陈尧咨之间的矛盾,在接替陈尧咨的职务时,他真心实意地完善陈尧咨以往的工作,并且最终用他的真诚感动了陈尧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因此而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竞争。正因为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少了份真诚、坦率,多了份虚伪、矫情。如果我们能够本着真诚的态度为人处世,那么就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伪善就主动放弃真诚对待他人的做法,相反,我们更要以真诚来换取人心,赢得成功。

我们做事的时候目光要放得长远,不讲诚信只能得一时之利,而不能得一世之利。当我们有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是看在我们的人品上才会伸出援手的,而试问谁又会去帮助一个不讲诚信、没有原则的人呢?

典例阐幽 董文炳体恤百姓

元代,董文炳出任县令。正赶上朝廷开始普查百姓的户数,以便按户数征收赋税,而且朝廷还下令,谁要敢隐瞒实际户数,就处以死刑,没收家财。董文炳深知老百姓税负太重,想为老百姓谋利益,因此让老百姓聚居在一起,以减少户数。众官吏反对他这样做,董文炳却说:“为百姓犯法而获罪,我心甘情愿。”因此,当地的赋敛大为减少,百姓都很富足。

董文炳的声誉波及四邻八县,他还多次慷慨地为外县的百姓捐私产。《元史·董文炳传》载:当地十分贫穷,再加上干旱,蝗虫肆虐,朝廷又“征敛日暴”,百姓难以生存,董文炳就拿出私粮数千石分给百姓,以使百姓的困境有所宽解。又因为前任县令“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索取利息数倍,县府没法还贷,欲将百姓的蚕丝和粮食拿来偿还。这时,董文炳又站出来替百姓说话:“百姓实在是太困苦了,我现在位当县令,不忍视百姓再遭搜刮,由我来代偿吧!”于是将自己的“田、庐若干亩,计值与贷家”,同时“复籍县间田以民为业,使耕之”,使得流离失所的百姓逐渐回来安居乐业,数年间便达到“民食以足”。

董文炳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做主,为民谋利,用他的话来说:“我到死也不会剥削百姓去得利益。”后来有个贪婪的府臣向他索贿不成,便借机对董文炳加以陷害,董文炳当即弃官而去。

董文炳为官期间,不谋私利,不敛钱财,为民请命,体察民情,他并没有像其他世俗的官吏那样,为官一任,富己一人。也许在那些官吏眼中,董文炳是大大的糊涂,但是百姓却不会忘记这样的“糊涂”之人。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