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徐悲鸿刻苦学画
释义

徐悲鸿刻苦学画

徐悲鸿刻苦学画

徐悲鸿出生于宜兴县一个贫穷的教书人家。早年的生活十分艰苦,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艰难生活。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因为常常看见父亲画画,7岁时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父亲认为7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他。一天,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画,在他9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徐悲鸿正式开始学习画画。

徐悲鸿在10岁的时候就能帮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添染颜色。但由于生活的艰难,他17岁便辍学到一家中学里教画画来帮助家用。19岁那年,他的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需供养,他只得在县里3家学校担任教课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以求换得买米之钱,但却被无情退回。他那时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他还常常吃不到饭,也找不到工作。徐悲鸿甚至为此有过自杀的念头,据他后来回忆,他曾经狂奔到黄浦江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浑浊而奔腾的江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轮船的汽笛尖锐地吼叫着,他解开衣襟,让无情的风打在他年轻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战栗从脚跟慢慢传递到全身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1915年,当人们都在用锣鼓爆竹迎接新年的时候,青年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拿到报酬,他的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了。

1916年,徐悲鸿考进复旦学院,攻读法文。他是穿着父亲去世时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这所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品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22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用干面包就白开水度日,并且不间断地从事每天10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练习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写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正是艰苦的生活使徐悲鸿练就了精湛的绘画技巧,成为一代国画大师。

由于徐悲鸿曾经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凡是遇到年轻有为、肯用功吃苦的人,或穷苦无告的人,他总是给予莫大的同情,并且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和鼓励他。1928年,他给当时的福建当局画了一幅壁画,画好后他辞谢了给他个人的金钱报酬,却提出要福建省派送两个青年出国学习艺术。这两个青年一位是油画家吕斯百,一位是雕刻家王临乙,二人后来学成归国,对我国艺术都卓有贡献。

名人箴言

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徐悲鸿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