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张艳华《车站》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释义

张艳华《车站》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张艳华

无场次话剧。作者高行健。发表于《十月》1983年第3期。剧作描写八个乘客在郊区一个汽车站上等车进城,左等右等,汽车就是不来,使乘客们十分着急,大发牢骚。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忍无可忍,毅然离开人群徒步进城了。时间飞速逝去,一晃之间七位乘客已经等待了十几年,这时他们才发现站牌上根本没有站名,只贴了一张改变线路的通告,而通告又为风雨浸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他们感到自己受到捉弄,于是有的懊恼,有的谩骂,有的甚至灰心丧气,悲观厌世。这时他们不由得羡慕起“沉默的人”当时的明智与果断来,于是停止牢骚,互相关照着一起进城了。剧本通过一群普通人的遭遇,批评了现实社会种种弊端和不正之风,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的苦恼和忧虑,并在指出客观原因的同时,也看到了人们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它通过对比与映照,嘲笑了七个乘客在废弃了的车站上糊里糊涂傻等,在自我烦恼中白白浪费时间、青春与生命的错误选择,歌颂了沉默的人不说废话,认真进取的精神。启发人们不要等待,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怨天尤人,要克服自身的惰性。然而作品的更为深广的思想内涵,则是透过这层表象,赋予了这个荒诞的故事以更深刻的寓意。七个乘客的悲观厌世,正是社会上一度流行的“信仰危机”的集中折射,他们的孤独感、上当感、幻灭感,分明是这股思潮的曲折反映。作品通过形象的直喻性,启发人们丢掉对异己力量的幻想,做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该剧以艺术上的大胆创新,较好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采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某些创作方法,以荒诞的格调、象征的氛围、意识流的语言、直喻性的结构、抽象的人物塑造、夸张的表演手段,揭示了生活本质的内在真实。该剧第一次做了多声部戏剧的尝试,不同的人物组成不同的声部,几条行动线同时并进,形成语言的合声,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审美形式的积极探索。该剧上演后,反响十分强烈,争论也颇为激烈。许多评论者对剧本提出非议,认为它“使人感到我们的生活是一片混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扭曲”;“有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艺术上盲目崇拜外国”等等。更多的评论者及观众则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赞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