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谴责小说
晚清小说流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解释谴责小说为:“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论,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在清末内外交困、腐朽黑暗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谴责小说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艺术上谴责小说受《儒林外史》影响较大,如鲁迅所说:“头绪纷繁,脚色复伙,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俱与其人俱迄,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极为广泛,以官场、时事入小说,笔锋指向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经济各方面,可以说是近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主要内容是揭露官场的黑暗丑恶,其主导倾向是鼓吹政治的或社会的改良,作品抨击时政,但不触及封建制度本身,只是在寻求治世济民的药方。谴责小说的创作在清末短短的数年间蔚为大观,其中,以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为代表,这四部作品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