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宋)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鉴赏
释义

(宋)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鉴赏

(宋)陆游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诗人来。

 

乾道八年(1172)三月,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陆游为干办公事,襄赞军务,陆游于是自夔州而至南郑。这是他一生中得以亲临前线的唯一机会。他十分兴奋,豪气满怀,身着戎装,往来于大散关、南郑之间。陆游对长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看来,长安不仅是战略重镇,同时也是故国旧土的象征。他曾向王炎献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他在诗中也多次提到收复长安的热切愿望。例如,他在《观长安城图》中写道:“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这首小令便是他在南郑前线时写的凭眺长安而触发的感慨之情。

上阕开头两句,是远景描写。词人通过对自己听到、看到的号角声、边城、高台、烽火的描写,给人一种空旷辽阔、苍凉悲壮的感觉。这里的烽火不是报警的烽火,而是极平安的烽火。他在《辛丑正月三日雪》一诗的注中说:“予从戎日,尝大雪中登兴元城上高兴亭,诗平安火至。”然而无论如何,号角声、烽火总使人感觉到前线战事的紧迫。后三句写近景,词人与将士、幕僚悲歌酹酒,凭高远眺,故国河山近在咫尺,山下大路直通长安,岂不令人思绪万千,壮怀激烈!词人借眼前之景,将“高”“兴”二字巧妙地嵌入词中,既表现了词人的机智,也真切地表现了他亲临前线后那种不可压抑的兴奋的情绪。

下阕头两句,看似写景,实乃抒情。它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从表面上来看,是词人悲歌酹酒而明月多情专奉清辉。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词人是采用了一种象征手法,用长安南山上的明月,表现故土人民对“王师北定中原”的殷切盼望。明月所照,河山一样秀美,山南何悲、亭中何乐?该是恢复失地的时候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早就在盼望它们真正的主人归来。词的结尾含蓄深沉,意味隽永。“应诗人来”,既是长安父老对王师北上的深切的呼唤,也是词人与广大爱国将士收复河山的心愿和誓言,读者顿感回肠荡气,胸怀难平,全词的意境由此大开,诚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