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舒亶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作者原本是仕途上积极进取的人,宋神宗时官至御史中丞,对政敌多所举劾,以致朝野为之侧目。但亦一度以罪废罢,心情转为消沉。从词的情调来看,这首小令大约即作于这个时期。因为人居异乡又逢失意之际,特别怀乡思友,希冀孤寂、忧郁的心灵得到慰藉。
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是词的主要结构形态。此词正是如此。一般词即景抒情,景与情处于同一时间。但为何此词上片写秋景,下片抒怀中却出现“雪”景,形成时间“错格”呢?或以为是时间迁移所致,则此词似乎于秋、冬两次所写而合成,殊不可解。我以为下片之“雪”景乃为虚景,是一种隐喻意象。此词上下片本是一个“同时”的整体意境,并无时间上的延伸。
此词上片“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词人情思的核心即在“独”字,不仅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更有仕途失意的郁闷。上片勾勒出的秋天萧瑟清寂景象,正是这种感情的对象化。词人登楼平望见到:“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荷花早已凋零,昔日风采消失殆尽;江水因之而显得空寂冷清,映涵着寥郭的秋空;西风掠过,沧波荡漾,而如血残阳又为这冷寂的江水涂抹上一层苍凉的色调。词人仰望则见到:“背飞双燕贴云寒。”“双燕”意象用在词中往往是对人之孤独的一种映衬,如晏几道《临江仙》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而此词是写秋燕因“云寒”南归,更含思乡之情。因为词人不如飞燕,他独自羁旅北国,一时无法回到他的江南故乡明州慈溪(今属浙江),只好“倚栏看”而已。他的心一定已随着双燕飞向了故园。愁怅之意尽在画面中。
上片写因客居异乡而生的孤独之意,蕴含在秋天的萧索景象内;下片深入一层乃着眼于抒写因宦海浮沉而生的抑郁失意,借助虚构的意象来暗示。过片“浮生”指虚度人生,无所作为,这是词人仕途受挫的一种悲叹。说只该在解忧的酒杯前消磨时日,是一种愤辞,或者说是一种反语。词人之所以如此消沉,是因为“雪满长安道。”“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非词人所见的实景,乃是想象之景,比喻京城仕途不通,而且阴冷晦暗,这当与词人被贬斥的遭际相关。但此意不敢直言,只能以隐喻手法抒出。落难之时,词人最需要的是来自故乡友人的温馨抚慰,这也是作者填此词“寄公度”的用心。因此词人终于向“故人”即友人公度发出遥远的呼唤:“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早晚”即多早晚、几时之意,是唐宋时俗语,如李白《长干行》“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赠“一枝梅”系用《太平御览》引《荆州记》典故:“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一枝梅”不仅是故乡江南春色的象征,更是温馨的友情的象征。在诗人看来,它可以使长安道的冰雪消融,使自己的郁闷得到抚慰。“早晚”之问,正流露出一种望眼欲穿的期待心情,并予人余味不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