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初期唐军的失败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后,迅速率军南下。由于唐朝承平日久,人不知战,初闻兵起,朝野震惊。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造成了朝廷在军事上对安禄山未加严密监视和防犯,而内地之兵卒禁卫,大多为市井商贩之人,根本抵挡不住安禄山的骄兵悍将。因此,叛军在初期进展十分顺利,天宝14载冬11月起兵,12月攻陷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唐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被杀;不久,又攻陷荥阳(今河南荥阳),唐荥阳太守崔无波被杀;其它如常山(今河北正定)等地也相继陷落。朝廷仓促之际,开府库出锦帛召募新兵,以高仙芝等为将率领抗敌,出兵陕州(今河南陕县),此时,封常清已率新募之兵据守洛阳,叛军前锋田承嗣、安忠志部猛攻洛阳,连续三次击败封常清军,封常清斫树木于道,阻碍叛军追击,才仓惶退至陕州与高仙芝部会合,并向高仙芝进言,连日血战,贼锋不可阻挡。而潼关无兵,若敌军突破潼头,则京师长安就处于危险之中,宜弃陕州而守潼头,高、封遂焚毁太原仓余钱绢等物,匆匆撤退,撤退中敌骑兵追至,唐军一片混乱,幸得高仙芝尽力约束,到潼关时方得稳住阵脚。
由于唐军据有了潼关及各地守军的节节抵抗,使叛军的攻势大为减弱,尤其是唐军郭子仪部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击败叛军,打了个胜仗,更是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但12月中旬,唐玄宗下诏处死了抗敌不利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镇守潼关,同时命令各地守军会攻洛阳,迫使正率兵欲攻潼关的安禄山回守洛阳,叛军的攻势由于潼关这个屏障受到了明显的扼制。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此后数月间,叛军史思明部在河南一带连续遭到唐军郭子仪部的重创,安禄山心生惧意,欲放弃洛阳,退守老巢范阳,不料,又发生了一件使叛军得以转机的事。
哥舒翰初到潼关,有人劝他:安禄山起兵是以诛杨国忠为名,您留三万人守关,率精兵回师长安诛杨国忠,使叛军无口实,您以为如何?哥舒翰对此计心许之,但兵未发杨国忠已知此谋,心生恐惧,遂挑唆玄宗再练新兵,以防不测。哥舒翰怕新练之兵谋害自己,抢先杀死了杨国忠的心腹,新练兵之主将杜乾运,但哥舒翰也因此心不自安,不理军政,加之部将勾心斗角,至使军无斗志,在杨国忠的怂恿下,不懂军事的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潼关进攻陕州、洛阳,哥力陈守潼关之重要,玄宗不听,哥被迫率军于6月初出关,与叛军战于灵宝县北临黄河之西原,被叛军借助风势以草车放火,烟尘漫天,使唐军士卒不敢睁开眼睛,而叛军乘势掩杀,唐军被杀及坠河身亡者数万人,哥率残部仓促逃回潼关,叛军乘胜直下潼关,河中(今山西新洛)、上洛(今陕西商县)等地守军溃逃,唐军潼关防线崩溃,唐玄宗只好弃长安而进蜀。
战争初期,唐军因仓促应战,士卒不习战事而节节溃败,潼关之失,则完全是由于玄宗听信杨国忠之言,弃险不守,盲目出击所至,使有所好转的战局功亏一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