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予,要做有爱的人
爱默生说:“爱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学会给予,让别人幸福,学会助人为乐,有爱心,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给予和爱是人最高级的无私之心,也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幸福的秘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心助人者都是有爱心的,现今很多人“日行一善”,希望自己能成为大爱的人。卡罗斯·古铁雷斯说:“一个人的幸福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事。仔细品味这个世上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那些幸福的人,那些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为世界、为别人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人,他们甚至真诚到不计较付出的成本。”
玛丽是美国东部的一位富有的钢铁生产商的女儿,“一战”爆发时她却要去法国,她要为那里的人带去欢乐。虽然父亲不情愿但最后她说服了父亲,带着自己的小提琴随伙伴一起来到了欧洲,她每天救护伤员,晚上还用小提琴为士兵们演奏美妙的乐曲。迪斯科曼将军感激她能通过这种方式尽力为战士们提供精神食粮。她在这里坚持了很长时间,青年会领导安排她去巴黎工作,她却要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继续与大家分享快乐。她一直跟着战士们,为此,将军特意颁发一张精美的嘉奖令表彰她——对这个能舍下安危来前线干又脏又累工作的小姑娘。而她却说她在给别人带去欢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和快乐。
如果能用举手之劳帮助别人,如果能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别人,如果能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为他指出来真心地帮助他,那就没有虚度此生,同时也是幸福的。因为,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是感恩,不是苛责;是体贴和体谅,不是嘲笑讥讽。
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仁慈的爱心。其实,爱和给予与幸福、快乐是站在一起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那10%的人与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吗?答案是——他们拥有与人更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往往受益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生活中的人应该保有爱心,爱和给予能够让我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富有同情心,并且被需要的人,这样的人也会让他人更加肯定自己。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喜欢你、感激你,你因此赢得笑容、感激和可贵的友谊,你更会感到幸福。
有一个青年农民,他种的水稻品种好、产量高,他总是将自己的优良水稻种子无偿地送给村里的人。村民问他:“你这样做不怕我们超过你吗?”这位青年农民回答道:“我将好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是帮助了自己。”因为他知道,只有周围的人改良了水稻品种,才能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种产生异变,导致减产。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与人为善,善待他人,除了增加了一份愉悦,还添加了自己的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
那么,怎样才能真诚地给予呢?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呢?
有这样一则童话。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于是,老头子牵着马去了集市。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用鹅换了一只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他都觉得那是给老伴的一个惊喜。
当老头扛着装满烂苹果的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休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老头子和他们攀谈起来,告诉他们自己赶场的经过。听完,两个英国人哈哈大笑,告诉老头子:“你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两个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没有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算输给他了。老头听完点头答应,两个英国人一起跟着去了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出来给大家喝。老头子向老太婆叙述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就十分激动地对老头子的做法表示肯定。
“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诸如此类。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
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
其结果不用说,两个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则美好的童话中我们明白,爱是一门艺术,宽容是爱的精髓,而宽容的妙法就是睁一只眼看他人,多欣赏他人。
罗素认为,“最高形式的爱,应是双方互受其惠,彼此喜悦地接受,自然地给予。因为有了交互的快乐,彼此都会感到整个世界更有趣味。”所以真心的爱,真心的给予,不只是获取各自利益的手段,还是共同利益的一种融合体,是真正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都应当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因为太要强的自我意识像是一座牢狱,会把人紧紧困在里面不得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