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的解释|契的意思|“契”字的基本解释
契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上下两部分来会意,上部分中含有刀字,说明“契”是被刻出来的;下部分是个大字,说明“契”的含义不是一般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契,大约也。”意思是说,契,就是国家之间的契约。契是被刻出来的,所以,这种国家之间的契约的文字也是被刻出来的。
契,还是古人用来记录数字的一种工具。它是在竹片、木片或者骨片的边沿,根据事物的数量刻上若干的齿,用它来记数。用契记数是人类继原始社会结绳记数方法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记数方法。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西宁县仰韶时期的遗址里,发掘出一些长方形的骨板。这些骨板,有的在边上刻了些缺齿,经拼合,还正好与另外的骨板缺齿相合。这些骨板就是古代的“契”。西宁仰韶遗址骨契的发现,说明了在距离今天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还用刻齿来记数。
契又称契券,它是中国最早期的契约合同,现代“契约”一词就来源于这里。契分为左契和右契,左右两契齿痕完全重合,甲乙双方各保存一半。如果哪一方不严格执行契约,就凭着能够完全齿合的契来评判。《列子·说符》中记有一件事,说宋国有一个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别人丢失的契,他如获至宝。回到家里,他仔细数那契上的齿数,高兴地说:我成为富人已经指日可待了。这个宋国人希望凭着一个拾来的契发一笔意外之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到了周代,契约制度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严格。契券由官府制发,还专门设有“司约”一职来保管它,相当于现在的档案馆;设“小宰”一职来处理这方面的民事纠纷,对不遵守契约者给以惩罚,相当于现在的经济法庭或者民事法庭。
契的左右齿痕既然完全重合,与“契”有关的词儿就有了密合、相合的意思。交往密切、意气相投的朋友叫契友、契交、交契,例如《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说自己“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周瑜也说蒋干是自己的“同窗契友”。“契友”也可单称“契”,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就有:“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意思是说,我愿乘着风儿,到远方寻找我的挚友。在古代,老师对自己门下的学生也称“契”,意思是师生之间感情投合。默契,是指双方的意思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但彼此都能有一致的理解;也指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契有刻的意思,所以甲骨文又叫“契文”、“殷契”,因为它是在龟甲或兽骨上刻的字。《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载的“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中,就有这种用法。故事中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水,遽契其舟。”这则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一个人,他坐着船,一不小心,把身上的佩剑掉进江中去了,他连忙掏出小刀,在船帮上刻上记号。他的意思是,等船到了对岸,就从船帮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中去找剑。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做事不要因循守旧,拘泥固执,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办事。文中“遽契其舟”的“契”就是“用刀刻”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契主要指买卖双方、抵押双方、租赁双方所建立的合同关系的文书,或者其他字据,如房契、契税、契约等。契机,是指一事物转化为另一事物的关键。契契,就是发愁、苦闷的样子。契丹,是中国古代一种少数民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