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建议,少用命令
我曾荣幸地同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小姐一起吃饭。我告诉她我正在写这本书,于是我们开始讨论“为人处世”这个重要话题。她告诉我,她在写欧文·扬的传记时,访问了曾与扬先生在同一房间办公三年的一位先生。这人说,在那期间,他从未听到欧文·扬给任何人下达过直接命令。他总是“建议”,而不是“命令”。例如,欧文·扬从未说过“做这个或那个”,或“别做这个别做那个”。他总是说:“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以为那样合适吗?”当他口述一封信后,常这样说:“你认为如何?”在看完他的助手写的信以后,他会说:“也许这样措词会更好些。”他总给别人机会亲自动手做事,而从不告诉他的助手该如何去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像这种方法,能使人更容易改正错误。像这种方法,能维持一个人的自尊,给他一种自重感,使他乐于合作而非对立。
无礼的命令所引起的愤怒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便是想纠正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丹·桑塔瑞利是宾夕法尼亚州怀俄明市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他在我班上说了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因为违章停车而堵住了学校的大门。有一位老师冲进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问:“谁的车堵住了大门?”当那个学生回答时,那位老师怒吼道:“马上把车开走,否则我就用铁链把它绑上拖走。”
这位学生确实错了,汽车不该停在那儿。可是从那天以后,不只是这位学生对那位老师的举止感到愤怒,全班的学生也总是和他作对,使得他的工作很不愉快。
他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吗?假如他友善一点地问:“门口的车是谁的?”并建议说如果能把它开走,别人的车就可以进出了,这位学生一定会很乐意地把车开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学也就不会那么生气和反感了。
向对方问些问题,不但能接到一张订单,更能激发对方的创造力。假如人们能参与决定是否开出某张订单,他们会更有可能接受订单。
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专门生产精密机件的小工厂,经理伊安·麦克唐纳有幸接到一份大订单,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按期交货。尽管工作已在工厂确定好了,可是这份订单所要求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他不太可能承接这份订单。
他并没有催促工人们加速工作来赶订单,他只是把大家召集起来,对他们解释情况,并对他们说,假如能按时完成订单,对他们和公司的意义将有多大。然后他问了些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完成这份订单吗?”
“有没有人能想出别的办法解决它,使我们能接这份订单?”
“有没有别的办法帮助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
员工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并坚持让他接下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终于获得了这份订单,并如期交货。
因此,要想化解他人的敌意,请记住第五项规则:建议对方,而不是直接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