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尤奈斯库
释义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尤奈斯库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尤奈斯库

欧仁·尤奈斯库( Eugene Ionesco, 1912—)法国剧作家。 生于罗马尼亚, 获法语学士学位后曾在布加勒斯特任教。1938年始在法国定居,后在巴黎出版界工作。尤奈斯库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在学习英语时发现人物对话中那些陈词滥调全是以固定的方式、庄严的声调发出来的,不禁大笑。于是他把这种平庸的日常用语极度夸张,达到荒谬程度,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反剧本” 《秃头歌女》 (1950)。以后,他在三十年里写下40多部剧作,著名的有《椅子》 (1950)、 《阿梅黛或脱身术》 (1954)、 《不为钱的杀人犯》(1958)、 《犀牛》(1959 ) 、 《国王正在死去》(1963)等。在法国,他的戏剧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文学思潮一样,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许多剧本被译成近三十种文字,并在许多国家上演。他同时写有不少论述他的戏剧主张的论文,大多收集在《意见与反意见》(1965)、《与克洛德·波纳弗的会谈》和《散记》中。

尤奈斯库认为,他的戏剧创作的根源是“一种情绪”、 “一种冲动”,是为了“满足内心的一种需要”,而戏剧则是“内心斗争在舞台上的一幅投影”。对作为创作根源的“精神状态”,他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瞬间感觉到人生有如梦幻一般,仿佛能看穿一切,以为人生和世界都“无足轻重,毫无意义”,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消逝”感、“虚无”感。这时,就会由苦恼导致欣喜,进而化为解脱,看到在充满幻觉和虚假的世界里,人类的一切行为也都表现得荒诞无稽,从而获得彻底的创作自由。再一种是感觉“物质充塞每个角落,占据一切空间,它的势力扼杀一切自由”, “人间变得压抑不堪”的“压抑”感、 “窒息”感。在这种忧虑的处境中,把幽默注入苦恼,是又一种欢乐,又一种解脱。这同前一种比较是更占据优势的创作根源。同时他认为这些作为创作根源的情绪和冲动,还会以其“严密的一致性” “使处于原始状态的感情具有正规结构”,不须去“适应外界强加的某种结构程序的逻辑”。总之,他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荒诞不经的,对人生的一切探索和追求都是徒劳无益的,因此,只有“感觉荒诞,感觉到不可能有日常经验,也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的尝试”,才会进入创作的“一个更深的阶段”。由此,他主张戏剧只提供见证,避免说教,无须连贯的情节,喜剧性作为“表达异常事物的一种方式”,只有使“最平淡无奇的日常工作、最乏味的言语被应用得超过限度时”,才会实现。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被抽象化,没有个性,丧失自我,有意地出现不符合逻辑的推理、梦魇和奇异的变形,甚至以无生命、非人性的或腐朽的物体逐渐扩展,排挤在物质世界残存的人,用物体、道具取代语言、思想等。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