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先秦散文·战国策·虞卿阻割六城与秦(赵策三)》原文鉴赏
释义

《先秦散文·战国策·虞卿阻割六城与秦(赵策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虞卿阻割六城与秦(赵策三)》原文鉴赏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官于鲁,病死。妇人为之自杀于房中者二八。其母闻之,不肯哭也。相室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故从母言之,之为贤母也(11);从妇言之,必不免为妒妇也。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注释】 ①长平:赵城邑,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②讲:通“媾”。 ③楼缓:赵国人,曾事赵武灵王,但始终为秦效力。 ④赵王:指赵孝成王。 ⑤私:个人看法。 ⑥公甫文伯:春秋时鲁季康子从父昆弟,鲁国大夫。其母,即敬姜,季康子的叔祖母。 ⑦二八:即十六,或作“二人”。 ⑧相室:家相,指家庭里的傅姆。 ⑨是人:指公甫文伯。 ⑩长者:指孔子。 (11)之:是,此。



【今译】 秦国向赵国的长平进攻,大破赵军,然后领队伍回秦。秦国因此派人向赵国求割六城作为媾和的条件。赵国的主张还未决定。楼缓刚从秦国来到赵国,赵孝成王与楼缓商议此事说:“给秦城怎么样?不给又怎么样?”楼缓推辞说:“这不是我做臣下的所能了解的事啊。”赵王说:“虽然如此,还是谈谈你个人的意见,试试看吧!”楼缓曰:“大王您也听说过那公甫文伯的母亲吧?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在房中为他殉情而自杀的妇人有十六人。他的母亲听到他死了,却不肯哭。女管家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做母亲的不哭呢?’公甫文伯母说: ‘孔子,是贤人啊。他从鲁国出走,而劣子不随从。他今日死了,为他殉情而死的女人就有十六个。象这样,说明他对尊长者情薄而对妇人情深啊。’所以,从做母亲的角度来说,公甫的母亲是贤母;但从妇人的角度来说,他的母亲就免不了是妒嫉之妇了。因此,本来是同样的话,但说的人不同它的心意也就有所变化了。现在我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秦国割城,又不是好的办法;如果说给秦割城,又恐怕大王认为我是为了秦国。所以,我不敢回答。不过,让我能为大王考虑这事,不如给秦割城的好。”赵王说:“好吧。”

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



【注释】 ①虞卿:战国游说之士,后为赵国上卿。 ②饰说:诡辩的言辞。 ③爱:同情,怜悯。 ④资:资助。 ⑤无以:没有办法。



【今译】 虞卿听到了这件事,进宫去拜见赵王,赵王把楼缓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这是诡辩的言辞。”赵王说:“这话怎么讲呢?”“虞卿说:“秦国攻打赵国,是疲倦了才退兵回去呢?还是您认为他们还有力量进攻,因为同情您才不进攻了呢?”赵王说:“秦国攻打我们,全力以赴,不剩一点力量了,必然是因疲劳才退兵的。”虞卿说:“秦国用他的力量攻打他所夺不到手的地方,只能是因倦而归。大王您又把因他力不足而夺取不到的地方送给他,这是资助秦国使赵国自己攻打自己 。 到明年秦国再次进攻您,您就没有解救的办法了。”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者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释韩、魏而独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启关通币,齐交韩、魏(11),至来年而王独不取于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后也(12)。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注释】 ①至:及。 ②诚:的确,确实。 ③弹丸:形容狭小。 ④得无:能不。媾:媾和。 ⑤割:割让。 ⑥必:必定,肯定。 ⑦任:负责任,担保。 ⑧三晋:指韩、魏、赵三国。⑨解:解救,解除。负亲:背亲。 ⑩启:开。币:财货;通币:通商。 ( 1 1 )齐交:等交,指交情与韩、魏相同。 ( 1 2 )后:不如。



【今译】 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虞卿能够完全了解秦国力量所达到的境地吗?如果真的了解秦国力量不能攻赵,这小如弹丸的六城之地,还可以不给;如秦国有力量,明年又来攻打您,能够不割更多的内地而同他媾和吗?”赵王说:“如果真的听您的意见,割六城给秦国,您能肯定明年秦国不再攻打我国吗?”楼缓回答说:“这不是我做臣下的所敢担保的。以前韩、魏、赵三国都与秦结交,互相友善;而今秦国不攻韩、魏二国而单攻赵国,这原因是赵国侍奉秦国必然不如韩、魏二国了。现在我为您解除背亲所受到的攻击,让秦、赵二国开关通商,使秦国象结交韩、魏一样结交赵国。到了来年,如果只有您单独不被秦国所取悦,其原因就是您侍奉秦国必定赶不上韩国和魏国啊!这样的结果不是我所敢于承担的。”

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曰:“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今媾,楼缓又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虽割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也,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城;赵虽不能守,而不至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今楼缓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地尽矣。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资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愈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11)。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12),而王之地有尽(13)。以有尽之地,给无己之求,其势必无赵矣。故曰:‘此饰说也。’王必勿与。”王曰:“诺。”



【注释】 ①罢(pi音疲):通“疲”,倦困。 ②收:指收买其他诸侯国。 ③尚利:还有利。 ④孰与:与……相比。 ⑤自弱以强秦:自己削弱而使秦强。 ⑥岁:每一年。 ⑦挑秦祸:挑起秦国进攻之祸。 ⑧自守:自我守卫。 ⑨敝(bi 音毕):疲惫,损失。 ⑩益:增加。 (11)固:本来。止:止境。 (12)无已:没有停止。(13)尽:完,这里是有限的意思。



【今译】 赵王又把楼缓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楼缓说,不媾和,明年秦国再攻赵,大王能不又割让内地而媾和吗?今媾和,楼缓又不能肯定秦国不再攻击赵国,虽割地又有何益处呢?如来年再攻,赵国又割让秦国力量所不能攻取的地方而求和,这是自杀的办法啊,不如不媾和好。秦国虽然善于进攻,但决不能夺取六城;赵国虽然不能守,但不至于失去六城。秦国倦怠而退,将士必定疲惫不堪,我们拿六城去收买诸侯之心而攻击疲惫的秦国,这是我们在天下方面有所失而从秦国取得了偿还啊。这样与坐着割让地盘,使自己削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对我国还有利一些。如今楼缓说:‘秦国对韩、魏友好而单单攻打赵国,是大王侍奉秦国必然赶不上韩国、魏国。’这是使大王每年都拿六城献给秦国,也就是坐着使国土丧尽了。来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还给他吗?如不给,就是丢弃了先前的赠送而挑起秦国进攻的祸患;如给他,已没有地可给了。俗话说:‘强者善于进攻而弱者又不能自我守卫。’今日坐着而听从秦国,秦国军队没有损失而得地很多,这是使秦强大而使赵削弱啊。用增加越来越强的秦国而削弱越来越弱的赵国作为计策,这计策带来的灾难本来就没有休止的时候。况且,秦国是象虎稂一样凶残的国家,池没有礼义之心,他的欲望没有限度,但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用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要求,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会使赵国灭亡了。所以我说楼缓的话是‘饰说’了。大王一定不能给秦六城。”赵王说:“就这样办吧。”

楼缓闻之,入见于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之。楼缓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我将因强而乘弱。’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而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王以此断之,勿复计也。”



【注释】 ①构难:结仇,指打仗。 ②说:通“悦”。 ③因:顺着。乘:凌,指乘人之危而欺之。 ④亟(ji音即):急,赶快。⑤何秦之图:怎么谋图秦国呢? ⑥断:决断。



【今译】 楼缓听说后,又进官去拜见赵王,赵王又把虞卿的话告诉了他。楼缓说:“不是他说的那样,虞卿只得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秦国和赵国打仗,而天下都高兴,为什么呢?他们说:‘我们将顺着强国而欺凌弱国了。’现在赵国的军队被秦军击败,天下祝贺战胜的诸侯都必然站在秦国一边。所以还不如尽快地割城向秦求和,而使天下疑惑不定,使秦得到安慰。不这样,天下将顺着秦国的愤怒,乘赵国的衰弱而瓜分了他。赵国将要灭亡了,还怎么去谋图进攻秦国呢?大王根据这种情况去作决定吧!不必再考虑了。”

虞卿闻之,又入见王曰:“危矣,楼子之为秦也!夫赵兵困于秦,又割地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大王失于齐而取偿干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注释】 ①危:通“诡”,诡辩之辞。 ②为和:求和。 ③疑天下:使天下怀疑赵抗秦之心,愈不亲赵。 ④赂:贿赂。 ⑤雠:同仇。 ⑥毕:完,这里指把话讲完,说明答应得很快。 ⑦三国:指韩、魏、齐三国。亲:和亲,友好。 ⑧易道:不同道。 ⑨发:派遣。



【今译】 虞卿听到后,又进去见赵王说:“诡辩啊,楼先生是为秦国的啊。赵国的军队被秦国打败,又割让土地去求和,这就更使天下怀疑赵国抗秦之心,这又怎能安慰和满足秦国的贪心呢?这岂不是向天下明白地显示了赵国的软弱吗?况且我说不给秦城,并不只是不给他就算了;秦国向大王索取六城,大王可以用五城去贿赂齐国。齐国是秦国最大的仇敌,得到了这五城,就会与诸侯一起合力向西击秦,齐国听从大王的计策,不等话说完就会答应了。这样就是大王在齐国方面损失了而从秦国方面取得了补偿,一举与三国结为友好,而与秦国不同路了。”赵王说:“很好。”于是就派遣虞卿向东去见齐王,与齐国共同商议对付秦国的计策。虞卿还没有从齐国返回,秦国恐齐国和赵国交好,就急忙派使臣到赵国来议和了。楼缓听说后,就逃离了赵国。



【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虞卿赤心为赵,不比楼缓狙许,自然看事决,说理透,所不待言。乃楼缓当虞卿如此又决又透之下,亦复滔滔,凡作三四反复,真文字之雄也。”

清·储欣《国策选》:“发明割地之害,彻始彻终,略无遗漏矣。”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夫秦既罢,而犹索六城者,则乘其国兵新破,人人自危而恐之以不得然之势也,六城一效是赵再败而秦再胜也。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止,自古以赂敌免患者,大率皆蹈此弊。”又:“是一篇辨难攻击文字,所以其文如拳斗,不复放些子松,前从‘引兵而归’四字折入,后从‘来年复攻’四字折入,总是乘其缝隙而攻之,所以一折即倒,段段灵活有势,说之诀,即文之法矣。”



【总案】 本篇记述了虞卿和楼缓的一场辩论。事情发生在赵咸王七年(前259),秦将白起与赵激战于长平,大败赵兵,坑杀降卒四十余万人,又进军包围邯郸。秦乘战胜的威势,欲通过外交手段逼赵割让六城,并派楼缓来赵游说。赵臣虞卿得知后,据理力争,挫败了秦国的阴谋。论战围绕着“与秦城何如不与”展开。主张与的是楼缓,主张不与的是虞卿,赵王动摇于其间。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自己的对话来表现性格。楼缓是一个狡诈的策士形象,他本来是为秦国说话的,但花言巧语,百般掩示,把自己打扮成公正的、为赵的贤士;当他的真面目被虞卿揭露之后,还不甘心,多次反攻,直至最后狼狈逃走。虞卿是个爱国策士的形象,他以敏锐的眼光和雄辩的才干,针对着楼缓的“饰说”,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剖析,揭穿了“楼子之为秦也”的真象,说明了与城的严重危害,终于使赵王下定了决心,不割六城。虞卿不只是消极的拒绝与城,还进一步提出:“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也。”这就更增强了赵王抗秦的信心。在虞卿和楼缓辩论的描写中,壁垒分明,针锋相对,言语尖刻,各不相让,实为论辩之精彩笔墨。

作者对赵王虽着笔不多,但他是“与”还是“不与”的决策人物,他为秦国威势所逼,显得怯懦而无主见,他主动向楼缓求计,并决定与城;但他听了虞卿的话后,又失去了主见,这样反反复复、最后终于同意了虞卿的意见,从倾向于楼缓转变为赞同虞卿,写得简洁、自然、可信。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2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