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先秦散文·国语·勾践灭吴(节选)》原文鉴赏
释义

《先秦散文·国语·勾践灭吴(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勾践灭吴(节选)》原文鉴赏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者,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1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1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13),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14),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5),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16)。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17)。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18),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19),又败之于没(20),又郊败之……遂灭吴。

【注释】 ①句无:即勾无,地名,今浙江诸暨县南。 ②御儿:地名,今浙江嘉兴御儿乡。 ③鄞(yin音淫):地名,今浙江宁波市。 ④姑蔑:古地名,今浙江衢县龙游北有姑蔑城。 ⑤蕃:繁殖人口。 ⑥免:同“娩”,分娩。 ⑦饩(xi音戏):食物。 ⑧当室者:指嫡子。 ⑨政:指徭役之事。 ⑩支子:庶出之子。 (11)纳宦:指送入官府加以教养。 (12)摩厉:磨砺。 (13)歠(chuo音绰):啜,给水喝。 (14)节:有节度。 (15)亿:十万。 (16)旅:俱。 (17)常:合乎常规。 (18)劝:互相勉励。 (19)囿:吴国地名,今太湖一带。(20)没:吴国地名,所在不详。

【今译】 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我不知道自己力量的不足,又同强大的吴国结了仇,以致于使许多百姓惨死在原野中,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改正!”于是安葬死去的人,问候受伤的人,养育活着的人,有丧事的就前去吊唁,有喜事的就前去庆贺,欢送迁往他方的人,欢迎来到越国的人,改正人民所厌恶的事情,帮助人民解决实际困难。然后低声下气地服侍夫差,派遣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他自己亲自给夫差当马前卒。

勾践所有的领土,南到勾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纵横百里。于是他召集越国的父老兄弟,向他们起誓道:“我听说,古代的贤君,四方的人民归附他,就象水都往下流一样。如今我没有才能做到这点,打算率领你们夫妇来繁殖人口。”他命令壮年男子不要娶老年妇女,老年男子不要娶壮年妇女。女子十七岁还没出嫁,她的父母就有罪;男孩子到了二十岁还没娶妻,他的父母也有罪。快要分娩的妇女临产要向官府报告,官府就派医生去看护孕妇生产。生了男孩子,国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了女孩子,奖励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个孩子的,由公家派给乳母;一胎生两个孩子的,由公家供给饮食。嫡子死去的,免除他家三年的徭役,庶子死去的,免除三个月的徭役。庶子死了,一定要哭着埋葬他,与嫡子一样。又让鳏夫、寡妇、有病的入、贫穷无靠的人,把他们的儿子送入官府加以教养。对国内的知名人士,给他们整洁的住房,使他们的衣服穿得漂漂亮亮,吃的充足,并用事物正当的道理来磨砺他们。其他国家的名士到越国来,一定要在庙堂之上礼待他们。勾践带着粮食和食油,乘船而行,看到流浪的孩子,没有不给他们吃的,没有不给他们喝的,还一定询问他们的姓名。不是自己亲自种的粮食,勾践就不吃;不是他夫人织布做的衣服,勾践就不穿,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老百姓每家都有能吃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们向勾践请求说:“当初吴王夫差在诸侯面前使您蒙受耻辱,现在越国的发展已经步入常规,一切都有节度,请允许我们向夫差报仇。”勾践辞谢说:“从前的战争失利,不是你们的过错,而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能懂得什么叫做受辱呢?请大家暂时不要同吴国作战。”父老兄弟们又请求说:“越国的四境之内,敬爱我们的国君,就象敬爱父母一样。儿子想要替父母报仇,臣子想要替君主报仇,哪能不尽力呢?请再与吴国决一死战。”勾践答应了父兄们的请战要求,就召集士卒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不多而优愁,而优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如今夫差手下穿水犀皮铠甲的人约有十万三千,他不为士兵的思想志行而担忧,只担忧人数太少。现在我要帮助上天把他消灭。我不希望你们有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应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受到一定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这样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到了出征时,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儿子,哥哥勉励弟弟,妻子勉励丈夫,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因此先在囿地打败了吴国军队,又在没地打败了它,最后在吴国首都的城郊使吴军吃了败仗……于是勾践就灭掉了吴国。

【集评】 民国·秦同培《国语评注读本》:“勾践含垢忍辱,积二十年之忧勤,养精蓄锐以求报吴……是文叙越灭吴之蓄意,远从越为吴所败叙起,取势甚宽,至后若说不到灭吴者,及篇末三两语一转,却更将吴王答语叙出,是谓宽其所紧,紧其所当宽。文必如是,方能出奇。读者宜细细体会。”

【总案】 本文记言简而叙事详。主人公勾践的“誓”词只在复兴越国和消灭吴国的关键时刻出现,却详细记叙了勾践复兴越国的经过,这在《国语》中较为独特。这突出了勾践此时行重于言的个性特征,对塑造卧薪尝胆的勾践形象,比详细“记言”更恰当。与文章的内容相协调,文中的句子一般都很简短,语意清楚,使文章在外在形式上也富有一种坚定果决的力感。因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是《国语》文学上的一大成就。

本文通过勾践诚恳果断、成竹在胸的语言,通过他对待国内人民与“四方之士”的态度,通过他“亲为夫差前马”、“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及“非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的行动,塑造了这位败国之君矢志救国的感人形象,使之情貌毕现,千古欲活。越国民众“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的情景,也展现出越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出征场面。正因为有此文一段描写,越国君民含羞忍辱、奋发图强,终于以弱胜强,报仇复国的壮烈业绩,才能够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激励和教育了无数的后代人。

【附录】

唐·柳宗元《非<国语>序》:“其文深阔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明·黄省《五岳山人集》:“外传实多先王之明训,自张苍、贾生、马迁以来,千数百年,播颂于艺林而不衰。世儒虽以夸浮宏阔为病,然而文辞高妙精理,非后世操觚者可及。”

明·王世贞:“其所著记,盖列国辞命载书训诫谏说之辞也。商略帝王,包括宇宙,该治乱,迹善败。按籍而索之,班班详窍,奚翅二百四十年之行事,其论古今天道人事备矣。即寥寥数语,靡不悉张驰之义,畅彼我之怀,极组织之士,鼓陶铸之巧,学者稍稍掇拾,其芬艳犹足以文藻群流,黼黻当代,信文章之巨丽也。”(见清黄宗羲《经义考》卷二○九)

明·陈仁锡:“《国策》、《国语》之文,虽非‘六经’之比,然亦当时智谋之略事类之,故所必稽也。其该博,其识远,虽以太史公之雄才,犹必有所藉焉,以摅其蕴,而况后学者乎?故二书并传,至于今不废。”(见《策语选评》)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吕东莱《古文关键》谓柳州文多出于《国语》,王伯厚谓子厚《非国语》其文多以《国语》为法。”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3:08